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近幾年,隨著農業生產結構的調整,山東省龍口市淡水漁業發展較快,農業較 多的富裕勞動力,采取租賃、承包等多種形式,投入淡水養殖業。尤其大面積 推廣立體混養技術,使大中型水庫得以合理開發利用,時下漁戶養殖的鰱鳙魚 ,體大肥滿,豐收在望。但由于鰱鳙魚屬中上層魚類,游速快,跳躍力強,普 通漁具不易捕撈,為解決漁戶捕魚難的實際問題,龍口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的科 技人員,在養殖漁工的大力配合下,研制出適用于中上層魚類捕撈的淡水漁具 “小型四片式疏目浮拖網”,于2000年5~10月,在多處大型水庫進行 生產性鰱鳙魚捕撈,獲得好效益。因此,該漁具倍受漁工歡迎,現將漁具簡介 如下:
一、漁具結構與工藝
漁具由四片網衣組成,除背腹網各一片外,漁具還 設有二片側網。網口前部即身網一節,腹網前端設有舌網和翼網。為使網具在 拖曳中有良好的濾水性和垂直擴張力,我們將身網一節剪裁率改為倒斜率,使 身網一節后部網衣充裕,與二節前部網衣接頭縫合處形成肚囊,拖曳運行時肚 囊網衣寬松,減輕了水流對網衣的直接沖擊力,使翼網攔截的中 上層魚類能夠順利入網,減少了鰱鳙魚逃逸和刺掛網衣的機會,達到增產的目 的。網具主要尺度,網口周長系120目×40cm,拉直長度為48m,以 下各部分尺度及剪裁斜率詳見漁具圖見后。
二、網衣材料與規格
翼網為380 D45股聚乙烯線,目大80cm。舌網和小翼網為380D36股聚乙烯線 ,目大80cm。一節為380D33股聚乙烯線,目大40cm。二節為380D24股聚乙烯線,目大20cm。三節為380D18股聚乙烯線,目 大16cm。囊網為380D36股聚乙烯線,目大14cm。
三、綱索與浮沉力浮綱:采用直徑9mm朝鮮麻繩,長度31.8m,腳綱采用直徑9.3 mm鋼絲繩,腳翼綱長度比上浮綱長度長35cm。上空綱兩根采用直徑9m m朝鮮麻繩,長度20m。下空綱兩根直徑9.3mm鋼絲繩,長度20m。 浮子采用直徑12cm泡沫圓球浮86個。沉子采用直徑4mm的鐵鏈,重1 6kg。
四、網具裝配網衣經剪裁縫扎后進入漁具裝配:上中綱的縫扎縮結為 40%,下中綱的縫扎縮結為45%。翼網上邊綱的縫扎縮結為自中綱向前端 分別為95%、96%至98%。浮沉力配備:浮力為上中綱扎20個,邊綱 每側33個。沉力為下中綱扎4kg,邊綱每側扎6kg。
五、漁期漁法鰱鳙 魚屬溫水性中上層魚類,經2年養殖后即達商品規格,進入捕獲期,每年9~ 10月份為捕撈盛期。“小型四片式疏目浮拖網”由兩只20馬力漁船對拖作 業,曳網綆為直徑16mm聚乙烯繩,長度為60m。曳網檔距45m,曳網 時間為半小時,日投網數次,一般網產200kg左右,日產2—3噸左右。
六、幾點體會
1“小型四片式疏目浮拖網”,以其設計新穎為特點,所以網 具運行輕便,阻力小,曳網速度快,每小時運行速度為3.6節,比普通網運 行速度提高22%。
2該漁具因設計有兩側網,所以曳網運行垂直性能良好 ,掃水深度立體面積大,能較好捕獲棲息在中上層水域的魚類。
3該漁具的設計,以資源保護為前提,漁具翼網目大為80cm,囊網目大為14cm。 可捕大留小。
4投資少,置辦一盤“小型四片式疏目浮拖網”需投資1200元,可延續使用3—5年。見效快,根據市場需求,隨時即可投入捕撈,效益可觀。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