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病原體
鱖魚暴發性出血病,主要以大型球狀病毒為主,在發病過程中常伴有單胞菌的寄生蟲等。
二、癥狀
發病前塘水一般會發生突變、渾濁,池邊也有鱖魚頭上尾下,不協調地旋轉游動,胸腔、鰭基部及尾部出現充血,鰓絲完整,由紅變白,腹腔積水,肝臟變白并伴有點狀出血,脾臟增大,腸道無食,多數伴有細菌性爛鰓病、寄生蟲病等(用常規消毒殺蟲藥會出現暫時好轉,但幾后又會大量死亡,此時藥物將無法控制)。
三、流行情況及原因
此病主要危害的鱖魚大多數在10厘米以上,水溫25度左右,當水溫降至20度時,死亡減少,目前暴發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親魚的近親繁殖導致魚種體質下降。
2.未好清塘消毒工作,多年養殖的老塘淤泥過多,有害物質增加。
3.放養密度過,排泄量增加,也增加了氨氮、亞硝酸鹽的濃度。
4.隔離消毒工作未跟上,暴發性出血病有很強的傳染性,若不及時隔離,會通過水源、病魚、飼料魚傳播,因此若在近出現該病時應及早預防。
四、防治方法
1.應定期使用二氧化氯、二溴海因等溫和性藥物,做好預防工作。
2.特別注意立秋前后的預防工作,此時正逢該病的高發期。
3.一旦確定為暴發性出血病,在水渾濁時,使用水質凈化劑,同時開動增氧機,少量換水或不換水。
4.全池潑灑聚維硐碘水溶液,隔一天一次,連用2~3次,同時將乳酸.環丙沙星或恩諾沙星同Vc、Ve提前1小時投喂飼料魚,再將飼料魚投喂鱖魚,連續2~3天。
5.發病時要特別注意:①不要大量換水;②禁用刺激性大的藥物,否則會造成更大的損失。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