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魚飼料同畜禽飼料相比,對加工制粒有特殊要求,以減少魚飼料在水中的散失,提高飼料利用率。
解決魚用顆粒飼料的耐水性問題,一般采用兩種方法:
一是增加淀粉含量較多的原料的使用量,如次粉、小麥粉,經糊化后產生一定的黏結力,以提高顆粒的耐水性。
二是在飼料中另外添加專用黏合劑(或稱造粒助劑),通過特有的黏合力使顆粒具有一定的耐水性。
第一種方法所需的時間較長,而且對飼料原料中某些熱敏性物質(如維生素類、酶制劑類、生菌制劑、活性因子等)的破壞性較大;第二種方法不僅對維生素、酶制劑等熱敏性物質的破壞性小,而且添加量少、成本低、效果好,現已被大部分飼料生產廠家所接受。
在魚飼料生產中,主要采用多聚脲甲醛黏合劑。此類黏合劑一般為白色均質細粉,易吸潮,稍加水在室溫條件下即具有一定的黏結力,但其真正發揮強大黏結作用是在調質、制粒后。調質時蒸氣帶入的水分使膠粉充分地浸潤于飼料細粉之間,在調質及制粒的高溫條件下該聚合物發生化學反應,除其分子間本身發生交聯外,還與飼料原料中不易消化吸收的纖維素、幾丁質、木質素以醚鍵的形式進行共價交聯,冷卻固化后形成高度枝化的點陣結構,從而得到高度耐水的顆粒飼料。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