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區別防與治,巧在于防
在水中生活的魚類,病情隱蔽,難于發現。一旦發現死魚,損失很大,魚病治療比較困難,帶來諸多不便。因此,應積極貫徹“無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指導方針,樹立預防施藥為主的觀念。
二、中西藥巧結合
中藥治療魚病藥效時間久,副作用少,防治成本低;西藥具有藥效迅速,成本高的特點。實踐證明,在有療效的中草藥中摻入某些西藥,既能迅速提高療效,又能降低成本。例如將“三黃”(大黃、黃連、黃柏),辣蓼、穿心蓮、地錦草等中草藥碾成粉末,摻入鯇潔,克菌威,魚必康等西藥中,比單獨使用中草藥提高療效近5—10倍。又如發現魚體有寄生蟲時,可用松針、鴨腳葉、烏桕葉,桉樹葉,布驚葉落塘漚水毒殺寄生蟲和細菌,效力持久,不易復發,少副作用。
三、巧算魚藥量
根據池塘中一段時間平均投餌量(魚類正常生長,未發病為前提下,以第二天剛好吃完略有盈余為計量)乘以20倍,即可算出池塘中的存魚量,從而推算出用藥量。例如:每天常規投喂精飼料600斤,再乘以20倍(600×20=12000斤),即此塘存魚量約12000斤左右,再根據存魚量計算用藥量。
四、巧添誘食劑
魚類對食鹽和糖類的味覺比較敏感,為了激發魚類攝食欲望,可以在藥餌中添加適量的誘食劑。例如,將具有濃烈香味的中草藥八角、丁香、大蒜輔以部分食鹽做成誘食劑,添加濃度以10%—20%為宜。
五、巧用粘合劑
粘合劑凝固藥物的作用強弱直接影響藥餌在水中成型時間的長短,藥餌成型時間長,魚類攝食時間延長,攝食量增大,對魚病防治起到直接加強的作用;藥餌成型時間短,魚藥在水中散失快,魚類攝食時間短,攝食量少,減弱對魚病防治的作用。既浪費魚藥,又延誤預防治療疾病的最佳時機。因此,要選用粘性強的小麥粉,木茨粉,糯米粉等作粘合劑。粘合劑要占藥餌飼料的40%—50%左右。
六、巧選載體
單純的魚藥放在水中,魚類很少攝食,只有將魚藥巧配在載體上,才能提高藥效,取得防治魚病的最佳效果。最適宜的載體是玉米、黃豆、小麥、花生麩、玉糠、麥皮等的漿糊狀物。
七、巧投藥餌
投喂藥餌的方法是否得當,將直接影響魚藥的療效。實踐證明在投喂藥餌前,先停止喂料1天,讓魚群饑餓。第二天天氣正常時在上午九時(有的是下午4—5時)才將調配好的藥餌投喂,達到防治魚病目的。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