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海蜇張網捕撈(jelly fish stow net fishing)雙樁張網捕魚的一種。主要分布于遼寧、江蘇、浙江和福建等省沿海。中國20世紀60年代海蜇平均年漁獲量(制成品)近3萬噸。其中東海區占95%以上,主要是用張網捕撈的。
主機功率8.82-88.2千瓦的機動漁船都可作業,一般都采用29.4-58.8千瓦的漁船。根據漁船的大小,敷設的網具數量不同。
網具結構有帶狀、網口杠架型和有翼單囊三種。以帶狀網具為例,每片長度為50米左右。其高度隨作業漁場而異,在遼東灣漁場作業用的高度為6-9米,在泊江南部漁場作業用的高度為12米左右。70年代以后,網衣材料都采用乙綸網線代替草繩或棕繩。網目長度100-150毫米。網衣上、下緣裝有上、下綱,并分別裝池子、浮標和沉子。側邊裝有側綱,叉綱與上、下綱及錨繩相連。由多片網具組成網列作業。作業時先將叉綱與錨強連接好,依次組成網列敷設,網列要與主流向垂直。待緩潮時,漁船邊起網,邊撈海蜇,再將網具順次放下,繼續作業。(見圖:海蜇張網作業示意圖)。
1、浮標;2、沉子;3、錨繩;4、浮子;5、叉綱
海蜇隨流漂浮,受風、流影響較大。漁場大部分布于沿岸河口及島嶼附近。一般作業水深5-25米,漁期為4-6月和8-10月,以8-10月為主。80年代以來,除遼寧省的遼江灣漁場海蜇生產較為穩定外,其他海區的海蜇資源量變動較大。
海蜇張網作業,節省能源,成本低,網具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經濟效益較好。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