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1 病原體
未確定。有人認為是暫養魚苗池水中溶有過飽和氣體,而引起的氣泡病。但也有人認為是一種由微生物引起的疾病。
2 發病癥狀
眼球脫離眼窩,眼角膜極度膨脹延伸,內部充有大量氣體,形成“眼柄”。嚴重時整個頭部也脹滿氣體,形成大的氣泡,雙眼均形成“眼柄”。眼柄長約1—3mm,似對蝦、螃蟹等的眼部形狀。但眼球及眼膜無充血及其它潰瘍性病變。病魚浮于水面上,重者失去正常游泳及攝食能力,輕者尚可攝食但不能潛入水底。病魚體表無任何潰瘍或潰爛現象。患有本病的病魚一般不會馬上死亡,只是漂浮水面不停掙扎, 最終力衰而死。
3 發病的基本情況
3.1 發病時間
1998年12月至1999年3月。自育苗場剛撤回的正常魚苗放養后第2天就有該病發生。
3.2 發病水溫 室內暫養池水溫17—18℃。發生本病時曾采取降溫至15℃的辦法,但也未明顯見效。后來降溫至11℃,有少量魚眼球可以收縮復位, 但此時眼球內部有充血現象,嚴重者仍然死亡。
3.3 流行情況 其發病率一般在40%~50%,無離池、隔池傳染性。
4 致病原因 分析認為可能有如下幾點:
1)水質差。由于當時正值隆冬或早春寒冷季節,為保證正常水溫,只得采用封閉循環水。由于水的連續反復使用,而含有較多的有害物質及有機質,從而引發本病。
2)在水體中存在過飽和氣體。由于水泵水壓力加大,以及管道的半流,使水體溶入較多的氣體,而循環回收水粘度又大,使氣泡難以選出。
3)水溫晝夜溫差的變化過大。 時值外界氣溫很低,夜班難以掌握水溫的平衡,過大過小的溫差變化刺激魚苗產生不良反應。
4)魚苗搬運時操作不當而引發此病。
5)由于某些產氣的微生物感染眼球產生氣體,使眼球突出,而導致此病。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