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丁魚歲食料廣泛,要求條件低,在天然水域能自繁自育,是水庫、坑塘理想的增殖對象。在池塘養殖中,完全可以替代鯉、鯽魚。池塘養殖搭配比例,同鯉、鯽魚相同。養殖丁魚歲 的池塘盡量與鯉、鯽魚分開,因丁魚歲的搶食能力、游速遠比鯉魚差,同鯉魚在同一池塘里,丁魚歲很難達到預期的起捕規格。
(一)魚苗飼養
為了讓魚苗下塘后能獲得量多質好的適口天然食料,加快成長,提高成活率,必須在放養前就要施放基肥也就是肥水下塘。初下塘魚苗的適口食料輪蟲和無節幼體等小型浮游動物。據試驗,魚苗下塘時輪蟲的數量以每升水1萬個左右,生物量20~40毫克/升為好。魚苗因適口食料豐富,生長快,成活率高,可以此作為“肥水下塘”的生物指示。
魚苗下塘應把握以下幾點:
1、魚苗必須待魚鰾充氣,能平游,能攝取外界食物時方可下塘(一般情況為4~6天)。過早下塘易造成死亡。
2、魚苗下塘前所處的水溫應與池塘溫度相差不大。盡量做到魚苗容器中的水溫同池塘水溫相差不超過±2℃,然后將魚苗下塘。
3、徹底清除池塘中的敵害生物。
4、投放密度:魚苗直接養至夏花,一般放養密度為每畝8~10萬尾。如魚先養至烏仔(14~18天),一般放養密度每畝為18~20萬尾,再由烏仔養至1﹒5寸夏花(12~16天)一般放養密度每畝為2~3萬尾。放養密度隨著池塘條件、飼、肥料的數量和質量,放養日期早晚、水溫、飼養技術等有所變動。
5、喂養、管理可參照家魚、鯉魚、鯽魚的模式,基本相同。
(二)魚種飼養
丁魚歲在夏花養成魚種,可同花、白鰱混養,決不能同鯉、鯽魚混養,因為他們食性基本相同,而丁魚歲的搶食能力比不上鯉魚、鯽魚。因而達不到預期出塘規格。
每畝放養丁魚歲夏花8000~10000尾,搭配花、白鰱2000~3000尾,丁魚歲魚種出塘規格達到40~80克。(用顆粒飼料喂養)。
(三)成魚飼養
投放40~80克的丁魚歲魚種,經過顆粒飼料投喂。一般情況當年均可達到200~400克。完全可以達到上市規格。
(四)餌料
丁 魚歲魚經過一年飼養,經人工馴化喜食顆粒飼料,最佳攝食溫度25~30℃,因丁魚歲魚腸短底棲雜食,要求飼料蛋白略高于鯉、鯽魚的要求,參考配方:魚粉15%、豆粕28%、菜粕10%、棉粕8%、次面10%、麩皮11%、酒精蛋白粉10%、磷2%、沸石粉3%、添加劑2%。
(五)經濟意義
丁魚歲生長較鯉魚慢,較鯽魚快,且易馴化。最大個體可達700毫米,重達7500克。丁魚歲肉質細嫩,含脂量高,味甚美,是做生魚皮的上好原料,有較高的商品價值。尤其是該魚那厚碩的魚皮,有獨特味道,真可謂“食皮時已過,齒含殘留香”的感覺。國內產地市場價格、商品魚每公斤在40元以上,而且是有價無貨,目前商品魚的上市規格為200-400克,丁魚歲兩年可達到上市規格,是替代鯉魚、鯽魚較為理想的品種。目前,正在被全國水產研究部門和生產單位所關注。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