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般采用網箱養殖,幼魚階段放養密度為50尾/m3,成魚(100~400g/尾)階段為10~15尾/m3。餌料用新鮮或冰鮮低值魚、蝦、貝類。幼魚期一般每天投喂2次,成魚每天投喂一次,投餌量為其體重的1~3%,并定期在餌料中加土霉素或大蒜或呋喃類藥物,以預防疾病。
養成階段的網箱深度一般3.5~4.0m,網眼大小20~50mm,為避免魚體擦傷,網衣材料選擇質地較軟的無結節網片為好。[7]
放養的魚種應選擇體型勻稱、體質健壯、鱗片完整、無病無傷,同一網箱規格要求整齊一致。計劃當年要達到400g以上商品規格,放養的魚種規格要在100g左右。
養成階段的飼料一般以冰凍鮐鯵魚為主,輔以粉狀配合飼料,加工后投喂。方法:一是用刀切成適口的魚肉塊,加工方便,在水中不易潰散,但不便加添加劑,造成營養單一。二是用機械絞成魚肉糜,用手擠壓成大小不同塊狀投喂,魚肉糜可以混入部分粉狀配合飼料,或其他魚、貝肉,也便于添加維生素等藥物,營養全面。養成期間一般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當天投喂量主要根據前一天的攝食情況及當天的天氣、水色、潮流變化、有無移箱的情況來決定。
養成階段生長最快是在高溫期間,但也是網箱上最容易附生動植物的季節,所以要常換洗網箱,一般每隔30天左右換一次,并用抗生素淡水溶液浸泡消毒。
為保持商品大黃魚的金黃天然體色,在養成后期,網箱上最好加蓋座遮陰物。
池塘養成魚,池塘水深應在3m以上,每潮汛15天里要求有12天以上均可換水,池塘大小以15畝左右為宜。放養前池塘要嚴格清塘消毒,并要堵漏,防止水位下降,同時應備有抽水機,小潮汛不能換水時,抽水入塘,防止水質惡化。放養密度,魚種規格100g/尾左右,畝放450尾,50g/尾左右,畝放600尾。為了清理沉底的殘餌和帶動大黃魚搶食,可混養少量如真鯛等底層魚類,或少量蝦、蟹等。
池塘投喂應固定地點,最好固定在靠排水口處,以便把殘餌排出外,投喂速度慢一些,時間長一些,若未見魚群上浮搶食或聽不到水中攝食時發出的叫聲,就不宜再投。
池塘養魚每天都要換水,水質好每天一次,反之,每天兩次,高溫季節,晚上換水最好,換水量依水自情況而定,大暴雨后應把表層淡水先排出,待海區潮位較高時再進水,每10天左右潑灑石灰水一次,以改善水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