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隨著水產養殖的發展和精養水平的提高,漁用飼料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使得菜籽餅、棉仁餅、豆餅、麩皮等常用飼料原料及魚飼料的價格不斷上漲。目前水產養殖業的產量不斷增長,其比較效益反而下降。為了提高養殖效益必須在降低成本上求突破。當前最重要的就是要調整養殖品種結構,實行種草養魚、撈草養魚,采取以青帶精的節糧型養魚方法,積極發展草食性魚類養殖。放養草食性魚類的關鍵技術主要有三點:
(一)改變放養模式。在確定養魚的混養結構時,應選擇以放養草魚、鳊、團頭魴等草食性魚類為主的放養模式。其草食性魚類放養量可占到魚種總重量的50%以上,并混養35%左右的鰱、鳙等濾食性魚類和15%左右的鯉、鯽等雜食性魚類。這樣就可以用青飼料直接喂養草食性魚類,它們攝食的殘餌、植物碎屑和腐植質等,又可為雜食性魚類提供餌料,這些魚類的糞便肥水和繁殖浮游生物,又為濾食性魚類提供了豐富的天然餌料。這種放養模式起到了生物間的互補作用,保持了魚池生態良性循環,有利于降本、增產、高效。
(二)解決飼料來源。一是利用勞力割青草、撈水草喂魚。各種陸生青草、水草,如稻、麥和經濟作物田中的雜草,以及輪葉黑藻、苦草、浮萍等水草都是魚類的優質青飼料,可利用富余勞動力進行采集。二是合理利用“三水”。水花生、水葫蘆和水浮蓮,雖然魚類不喜直接食用,但營養價值較高,可采集或利用淺水溝塘進行種植,將其打漿發酵后喂魚。三是種草養魚。利用飼料地、魚池坡埂及什邊隙地,種植高產優質的青綠飼料,春季供應的種植品種有黑麥草、冬牧70、苦荬菜等,夏季有蘇丹草、雜交狼尾草、白三葉草、串葉松香草、俄羅斯菜等。
(三)加強魚病預防。草食性魚類尤其是草魚,生長速度快,肉質好,但最大的弱點是容易生病。因此在主養草魚的條件下,要努力做好魚病的預防工作,控制疫病流行。特別是在6--9月份的魚病易發期間,一定要貫徹“無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方針。草魚主要病害有中華鳋病、錨頭鳋病、出血病、爛鰓病、赤皮病、腸炎病等,應按魚病防治程序進行預防和治療,嚴格控制魚病的發生和蔓延,確保養殖魚類安全生長。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