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鮭鱒魚類現已成為挪威、智利、加拿大、英國、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等世界許多國家海水網箱主要養殖魚類。近年,全球鮭鱒魚類海水網箱養殖產量已達80萬噸以上, 并呈現持續迅速增長態勢。
在鮭鱒魚類海水網箱養殖生產中,海面放養前的淡水苗種海水馴化至關重要。雖說多數鮭鱒魚類達一定規格即能適應海水中,并可直接轉放到海水,但是,鑒于長途運輸后易導致生理活力下降,一般都要在向海面網箱放養前實施魚種海水馴化,逐漸提高海水比例,使魚種順利適應全海水。
魚種:大多數鮭鱒魚類幼時不能在淡水中生存,但是,當它們長到體長15厘米左右時,多半可以直接順利轉放到海水中。對于種品系虹鱒來說,長到體長約20厘米、體重約100克時,一般均能很好適應海水。對于銀鮭來說,雖說國外從淡水成功轉放到海水最小規格僅15克,不過,多半建議最小轉放規格應在20克以上。一般來說,80克~100克以上個體用于海水馴化效果更好。
海水馴化效果不僅取決于魚種規格,而且取決于魚種體質,即生理狀況,嚴重發病魚群和臨產魚群均不適于海水馴化。
設施:海水馴化可以在陸上進行,也可以在海上進行。在前一場合,可使用室內或室外水泥池;而在后一場合,可使用浮動帆布槽。相比之下,海上馴化優于陸上馴化,其優點在于:馴化設施低廉、馴后轉放方便、馴化水溫穩定。
馴化期間,可以靜水收容,但必須充氣。馴化收容密度不宜過高,在魚種規格100克左右時,可按30尾/平方米收容,在魚種規格300克左右時,可按15尾/平方米收容,在魚種規格500克左右時,可按10尾/平方米收容。
進度:海水馴化進度過快過慢均對魚種有不利影響。一般來說,4天~6天海水馴化比較 合理。筆者于2000年10月~11月對道氏虹鱒(平均規格450克)、洄游虹鱒(平均規格300克)、金體虹鱒(平均規格100克)、普通虹鱒(平均規格370克)和銀鮭(平均規格120克)實施4天海水馴化表明,馴化效果非常理想,馴化期間成活率和海面放養初期成活率基本達到100%。
當然,馴化進度具體設定要看馴化環境條件和馴化魚種狀態。不過,縮短馴化天數不僅有利于提高馴化設施利用效率,確保海面適時放養,而且有利于提高馴化效果,確保海面養殖效益。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