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沙塘鱧隸屬于鱸形目,塘鱧科,沙鱧屬,俗名蒲魚,虎頭笆鯊等淡水底棲小型肉食性經濟魚類。
1 基本情況
1.1 池塘條件 試驗用親魚池、繁殖池、育種池均為東西向的長方形池塘,面積2畝/只,深1.5m,底淤20cm。
1.2 催產孵化設備 其設施是利用四大家魚繁殖用的設備,產卵池為圓形,直徑8m,深1.5m魚苗孵化設備是拋水式孵化缸,每只缸盛水500kg左右,濾水缸罩為60目;魚巢是棕片和蚌殼。
1.3 親魚的選擇及培育 親魚選購于本場附近的河溝、湖泊中的天然捕獲物,從3月1—10日選購運回親魚61kg,2冬齡以上,規格為80g/尾左右,體形正常,無病無傷。購回的親魚放在池塘中培育,水溫15℃以上時,投喂少量的小魚蝦、螺蜆肉、豆餅等,并經常巡塘觀察,適當加注新水。
1.4 親魚的雌雄鑒別、配比及催產孵化 雌雄鑒別:雌魚個體明顯小于雄魚;雌魚具有圖形的泌尿孔和杏仁形的生殖孔,成熟時腹部膨大而柔軟,生殖孔微紅外翻;雄魚只有一個泄殖孔。雄雄配比及催產:親魚的雄雄比例為1:1.2配組。池塘自然產卵沒有注射催產藥物,在4月上旬水溫達18℃,發現沙塘鱧在池邊水體上層游轉時,即在池邊布設棕片和吊掛大的蚌殼若干,并注水使池水呈微流以刺激親魚發情,讓其在棕片和蚌殼中自然產卵。在產卵池中催產的親魚,注射促排卵素2號(LRH—A)及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分2次注射,注射部位為胸紹基部,4月6日水溫19℃時第一次注射LRH—A,間隔12小時第二次注射LRH—A與HCG的混合藥物,注射后放人產卵池中,用微流水刺激親魚發情,并布設棕片和大的蚌殼,讓其自然產卵。孵化:受精卵淡黃色,圓形.,卵膜透明,粘性較強。池塘及產卵池中的親魚產卵結束后,及時取出帶有受精卵的棕片和蚌殼,并輕洗去泥漿、污物,移送至孵化缸,將棕片和蚌殼吊掛在水中。
I.5 苗種培育 魚苗出膜后3天待腰點出現,魚苗都能乎游時,即可出缸計數,放入清整并施過基肥的池塘,池水深70cm;魚苗早期的開口餌料為輪蟲、小型枝角類和橈足幼體等(主要靠施基肥培養),輔助投喂雞蛋黃、魚肉漿、豆漿等,每天投喂3—4次,并定期測定成活率、生長速度。
2 結果
2.1 性腺發育、懷卵量的測定 從3月1日至3月10日購進親魚至4月上旬催產,在一個月時間內,經多次觀察與解剖時發現,塘鱧在3月初至3月 中旬,水溫在15℃以下時,其性腺發育仍在皿—IU期狀態;而當到了4月上旬,水溫升至18℃以上時,其性腺很快發育至V期狀態(雌雄魚的性腺發育節律基本一致)。通過解剖測定,55~115g體重的雌性沙塘鱧絕對懷卵量為1100粒—3500粒。
2.2 催產孵化 本試驗共分3批催產孵化,第一批為池塘自產經孵化缸孵化,計投產196組,受精率85%,孵化率43%,出苗11.8萬尾;第二、三批在產卵池產卵,孵化缸孵化,投產親魚分別為67組、38組,催產率為64%、79%,受精率為78%、87%,分別出苗2.7萬尾、2.6萬尾。投入本試驗的親魚共30l組,共出苗17.1萬尾。親魚池中未投產的約40組親魚在4月30日檢查,大部分己流產或半流產(詳見表1)。
2.3 苗種培育 自4月17日~21日陸續出苗后,計數為17,1萬尾,故人1只2畝池塘中培育,經過1個月時間的培育,夏花規格達2—3cm時分在8只16畝池塘中育種,這階段投餌主要是豆餅糊、小雜魚等,日投餌量占塘口載魚量的5%左右,同時做好巡塘觀察、水質調節等管理工作。經6個月的飼養,到11月12日拉網檢查,測量其規格為8~11cm之間,體重在12~16g/尾之間,其數量估數為12萬尾,成活率為71%,總產量為1680kg。
3 討論與小結
3.1 從性腺發育情況看,其高峰期應在4月中下旬。本試驗發現,當水溫在18℃以上3—4天,就有產前征狀,當4月3日放置魚巢和附著物時,就有部分親魚發情并產卵。但4月中旬的天氣和水溫不穩定,時常是氣溫上升后又降溫至18℃以下,給孵化出苗帶來影響,導致孵化出苗率較低,這個問題有待今后進一步探討和總結。
3.2 沙塘鱧屬底棲魚類,發情產卵時喜愛在淺水層底部有穴洞及雜物的隱蔽處產卵,人工魚巢兼有為產卵親魚提供隱蔽場所和受精卵附著物的作用。因此,本試驗選擇的人工魚巢為棕片和大的蚌殼,并將棕片和蚌殼交替放置在水底層部懸浮。結果發現,蚌殼內附著卵密布,而棕片上的卵較稀少。但在孵化過程中,蚌殼內的卵由于緊密且重疊,孵化率較低,這個問題也需進一步探討。受精卵孵化方法大致同四大家魚,孵化缸中的水流控制是前期流量要大些,待出膜后水流要平緩,后期要取出魚卵附著物,清除缸中懸浮污物等。
3。3 從孵化缸出苗后魚苗下塘后半個月內的培育階段是提高苗種成活率的關鍵,其時的魚苗不僅個體嫩小,初始開口攝食困難,且有貼邊靠底的生活習性。因此,此階段的培育要點是:
(1)開口餌料要適口,在魚苗下塘前施足基肥培養豐富的生物餌料,魚苗下塘后的初期要投喂蛋黃、魚肉漿和豆漿,投餌要量少次多;
(2)平時管理要注意換水,保持溶氧充足;
(3)要注意病害防治。夏花分塘后稀養至魚種階段,要做好投喂適口餌料,調節好水質等常規性管理工作,其成活率一般可達70%~80%。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