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巴西鯛又名南美鯡魚,學名為小口脂鯉,為熱帶性魚類,原產于巴西南部的巴拉那河水系,它具有適應性強、生長速度快、食性廣泛、個體大、抗病力強、易捕撈、肉質細嫩鮮美、經濟價值高等特點。
1996年浙江省淡水水產研究所從巴西引進該魚的夏花魚種,經過強化培育,于1998年6月首次在國內獲得人工繁殖成功。現已在浙江、廣東、廣西、福建、上海、江蘇、四川、湖北、湖南、山東、江西、安徽、海南、河南、天津、北京、新疆等地廣泛試養。主要技術如下:
1、翻土做畦
蓮藕池的土質以粘土為佳,因粘土的保水性能好。進入4月份開始翻土做畦,翻土的深度為0.5米左右,做成1.5米高的池壩,壩頂寬約0.8—1.0米,夯實。池內開挖“回”字形或者“田”字形的水溝,池塘面積作成1畝/個。
2、施肥混池
藕池整好以后,每畝施2000公斤的畜禽糞,施肥均勻后注水混池。以防堤壩滲漏。
蓮藕的選種與種植
要求所選擇的蓮藕種新鮮,無切傷,無斷芽。均勻種植,一般行距1.5米,株距1.0米。每畝種植量蓮藕150—200公斤,種植深度一般為0.15—0.2米,藕頭要壓實。 清池與魚種放養
1、清塘
為了殺滅池塘中可能存在的病原菌,在蓮藕種植前后,每畝用100公斤的生石灰進行消毒。在消毒10—15天以后即可放苗了。
2、魚種放養
所放養的巴西鯛魚種從浙江淡水水產研究所購進,規格為4厘米左右。魚種放養一般在蓮藕種植10—15天后進行。放養密度1000尾/畝。放養前,魚種一般用10毫克/升的高錳酸鉀浸洗30分鐘,以殺滅魚體上可能攜帶的病原菌。
飼養管理
1、飼料與飼料投喂
巴西鯛是偏食植物性的雜食性魚類,且很貪食。在人工飼養條件下,飼料來源非常廣,可以投喂米糠、豆餅、麥皮、豆渣、花生餅、菜籽餅、糖糟、酒糟,以及少量魚粉,蠶蛹粉等。在養殖前期主要投喂米糠、豆餅和麥皮,后期主要投喂鯽魚配合飼料。投喂量應根據魚體規格的大小按不同的比例投喂,一般剛放養的魚種,投飼量占魚體重量的5%—7%,成魚階段按魚體重的3%—5%投喂。投喂量一般每周調節一次,在上周的基礎上增加15%。一個月抽樣測量體重一次,以重新調整投飼量。每日一般投飼兩次,即上午8:00投喂一次,投全天飼料的40%;下午4:00投喂一次,投喂60%。投喂面積一般占全池總面積的10%。
2、水質調控
高溫季節氣候多變,水質極易發生變化,如果池水過濃,變黃、發白、發黑等,說明水質已開始惡化,應及時加換新水,以調節水質。通過合理投飼和使用生石灰,及時調節池水的肥度。同時為了維持水質的穩定,如池水呈油綠色、褐綠色、褐色、褐青色,水質肥而爽,不混濁,透明度30厘米,可以不換水或少換水。
3、巡塘觀察
這是最基本的日常工作,要求每天巡塘三次。清晨巡塘主要觀察魚的活動情況和有無浮頭;中午巡塘主要檢查魚的活動和進食情況;近黃昏時巡塘主要檢查有無殘剩飼料,有無浮頭預兆。酷暑季節天氣突變時,魚類易發生浮頭,此時在半夜還應增加巡塘一次,以便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泛池。
4、病害防治
巴西鯛的病害防治是養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尤其在高密度養殖中更為重要,應切實做好防病治病工作。病害防治應堅持“無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原則。預防措施除了藥物清塘,魚種消毒等常規工作以外,應特別注意水質的改善,不投變質飼料,并定期進行藥物預防。一般每15天全池潑灑2毫克/升呋喃唑酮或土霉素,同時每天選用磺胺劑、抗生素(甲氧嘧碇、氯霉素、金霉素、土霉素等)拌在餌料中投喂。在養殖過程中,由于預防效果較為得當,沒有出現因患有疾病而發生大量死魚的現象。
小結與體會
巴西鯛為熱帶性魚類,最適生長溫度為26—32℃。但由于巴西鯛生長速度快,生長周期短,經過4個多月的養殖即可達到商品規格。我國大部分地區均可滿足其溫度需求,都可進行養殖。且巴西鯛的經濟價值高,因此迅速成為一種新型的養殖品種,在我國各地廣泛推廣。
利用蓮藕池養殖巴西鯛,蓮藕可為巴西鯛提供氧氣,也可提供部分餌料;同時蓮藕可以利用巴西鯛的糞便以及部分殘餌可作為肥料,凈化了水質,從而改善了巴西鯛的養殖環境,有利于巴西鯛的生長;并且降低了養殖風險,開辟了一條養殖巴西鯛的新途徑。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