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本網2003/8/11訊 盛夏酷暑,在金壇市的城鄉道路上,人們不時可以看到一輛輛農用車、卡車拖著一車車水草駛過。這是金壇市湖區的螃蟹養殖戶在給遭淹后的湖里補種水草。
據該縣農林局領導介紹,在全國首創“河蟹健康生態養殖模式”的金壇市,今年螃蟹養殖戶們為了養好螃蟹,可謂不惜本錢,光螺螄就投放了5萬噸,價值2300萬元,投放水草價值250萬元。
養螃蟹為什么要投放那么多的螺螄和水草?在地處指前鎮的金壇市特種水產科技示范園的蟹塘邊,該市特種水產技術指導站副站長王小兵向記者道出了其中的奧秘。金壇市是全省著名的螃蟹養殖大縣,有螃蟹養殖水面共12萬畝,其中湖面4萬多畝,內塘水面7萬多畝。前幾年,隨著產量的增加,價格卻出現了明顯下跌。廣大消費者覺得,螃蟹沒有以前的好吃了。對此,金壇市的水產技術專家們經過大量調查研究后發現,要提高螃蟹品質,必須走生態健康養殖之路。具體地講,就是要在改善水質和改進飼料上下功夫。1999年,他們以每公斤10元的高價,從無錫引進一批名為“伊樂藻”的水草。實踐中,他們發現伊樂藻有幾種優點:一是冬天不腐爛,不會污染水質;二是生命力特別強,切碎后撒在水里就能生長,而且發棵早,生長快,不會被螃蟹吃光。蟹池種草有四大好處:一是水草本身是一種營養豐富的優質餌料;二是可為螃蟹提供棲息、藏身場所,高溫時可以遮陽,脫殼時可以藏身防止相互殘殺;三是可凈化改良水質;四是可提高河蟹品質和賣相,水草茂盛的池塘里長出的螃蟹青背白肚。后來,金壇人發現,螃蟹更愛吃另一種名為黃草的水草,于是全市養殖戶又在蟹塘內搞起了伊樂藻和黃草間種。
在推廣種草的同時,第二年,金壇人又推廣了另一項養蟹新技術,在蟹池里大量投放螺螄。王小兵介紹說,螺螄是螃蟹十分愛吃的一種葷食,由于是鮮活餌料,吃不掉也不會腐爛污染水質,反而能吸收剩余的飼料,具有明顯的凈化水質的作用。他指著池塘內水草上和池底、池邊上密密麻麻的螺螄說,不到一兩大的螃蟹就能夾碎螺螄,你別看現在塘內螺螄這么多,到秋天螃蟹起捕時會被吃得一顆都不剩。
目前,金壇養蟹戶一般每畝水面栽種150公斤鮮水草,投放500—800公斤螺螄,僅這兩項,每畝水面增加成本約350元。那么,投放后效果怎么樣呢?合算不合算呢?實踐下來,效果令人吃驚:以前每畝水面能產50公斤螃蟹,個體能達到125克就算不錯了,而現在種草投螺螄后,水平高的養殖戶畝產能達到100公斤,個體普遍提高25克以上。產量高了,個體大了,外觀、口味好了,而且病害少了,每畝凈資產一般可增加500—1000元。在螃蟹價格逐年下跌的情況下,去年全市大部分養殖戶畝均效益達到1500—2000元,有幾十戶養殖戶畝凈收入達到5000元以上。
幾年下來,金壇所有的養殖戶都知道了“要想養好一塘蟹,先要種好一塘草”的道理,每年1月份,家家戶戶忙著往蟹塘里種草,原來一文不值的水草成了寶貝,價格最高時賣到每公斤20元,比魚價還貴。水草也成了一個新產業,很多販水草的人都發了財,在當地最大的儒林水草市場,每天都能成交幾百車的水草。販螺螄的人就更多了,全市有300多人專門到外地販運螺螄,遠的一直到江西等地,原本不值錢的螺螄也漲到每公斤接近0.5元。
今年,罕見的洪澇加高溫使各地螃蟹養殖業受到較大影響,而在金壇水鄉,由于推廣了以水草和螺螄為主要內容的健康生態養殖模式,螃蟹長勢喜人。王小兵說,不出意外的話,金壇蟹農們又將迎來一個豐收年。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