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史氏鱘是黑龍江的特產魚類。盡管史氏鱘市場價格大幅回落,但其利潤率仍很高,另外現在的價格更易為普通百姓所接受,其人工養殖前景還是看好的。當前正值史氏鱘苗種培育的季節,筆者接合多年的生產實踐經驗,聯系廣東養鱘的實際情況,將史氏鱘苗種培育技術要點介紹如下:
一、魚苗培育 魚苗培育是將孵出的仔魚培育成體長3·5—4厘米的幼魚,多采取流水飼養。
。、水源條件 用于史氏鱘苗種培育的水源要求水質清新無污染,pH7—8·5,溶氧量大于6毫克/升,水溫17℃—20℃。
。、魚池條件 魚苗池形狀以圓形或橢圓形為好,直徑以2米左右為宜,池深60—70厘米。魚苗池材料多采用水泥、玻璃鋼和塑料。每個魚苗池最好單注單排。魚苗池供水方式可采取噴頭式注水、噴管式注水等方式。池中心設一排水孔。
。、仔魚放養 仔魚孵出后即可放養到魚苗池中,放養密度2000—3000尾/平方米。放苗應注意的事項:一是每個魚苗池應放養同一雌魚的受精卵孵出的仔魚,切忌將不同雌魚產出的仔魚放在一起。二是仔魚一定要在仔魚進入底棲生活之前放養,因為仔魚進入底棲生活以后,撈苗操作困難,易傷魚體致其死亡。仔魚一般孵出4—6天后進入底棲生活。三是仔魚放養前一定要測水溫,裝苗容器內的水與池水溫差不能超過2℃。
4、飼養 仔魚開食時間因水溫而異,在水溫為21℃—23℃時,孵出的仔魚6—7天開食;水溫18℃時,7—10天開食。無論水溫高低,仔魚開食時的全長一般2·1—2·3厘米。
水蚯蚓是較好的開口飼料,在投喂前,將水蚯蚓切碎,用清水清洗數次至沒有污液時投喂,每天喂3次,夜間再投喂一些鹵蟲無節幼體和水蚤。仔魚正常攝食后,每日投喂三次切碎的水蚯蚓即可,日投率20%左右,投喂量以每次仔魚攝食完后略有剩余為準。
。怠⑺慌c流水控制 水深控制在20—40厘米。仔魚開食前,水流速要小,流量控制在3—5升/分鐘。仔魚開食后,水流量控制在10—20升/分鐘。
。、日常管理 史氏鱘畏光,魚苗池要遮光。投喂的生物餌料要用3%—5%的食鹽水或濃度0·2毫克/升的高錳酸鉀溶液消毒后方可投喂。每次投喂前將剩餌撈出,每天徹底清污一次。
二、魚種培育 史氏鱘的魚種培育是將體長3·5—4厘米的幼魚培育成規格100克的魚種。
。、魚種池條件 魚種池面積以10—20平方米為宜,池深1米。魚池形狀采用圓形或橢圓形。建成水泥池、玻璃鋼池均可。池壁要光滑。每池一個進水口,進水口與魚池呈一定的角度,使池水形成定向旋轉,這樣有利于排污。排水口設在池底中心處。
。病⑺础∷匆笈c魚苗培育相同
3、魚種放養 魚種放養前,魚種池用3%—5%的食鹽水或濃度30毫克/升的高錳酸鉀溶液消毒。注水40—60厘米深。每平方米放養規格3·5—4厘米的幼魚1000尾。以后根據其生長情況及時調整放養密度。
4、飼料投喂 魚種培育階段可以投喂水蚯蚓,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飼料。如果魚苗培育階段飼料采用的是水蚯蚓,而在魚種階段采用人工配合飼料,那么幼魚首先要經轉口馴化才能進入正常培育階段。馴化方法:首先將配合飼料用水蚯蚓的汁浸泡后再投喂,每天馴化四次,這樣經3—5天的馴養,即可完成轉食過程,以后即可直接用配合飼料投喂。魚種飼料要求粗蛋白40%—45%,粗脂肪8%—12%。飼養期間日投餌率、日投喂次數及相關飼料粒徑,應根據魚種生長情況及時調整。
5、水質調節 飼養前期,水位控制在40—60厘米;飼養后期,水位控制在60—80厘米。流水池水的流速控制在30—40升/分鐘。靜水池要求每天換水1—2次,每次換水50%—100%,并要準備增氧設備,隨時開動增氧,確保池水溶氧在6毫克/升以上,飼養期間水溫控制在14℃—25℃。
。丁⑷粘9芾怼、僖鶕~種的生長情況及時分養;②每次投喂前將剩餌撈出,每天徹底清污一次;③定期對魚體進行消毒,每周進行一次,每次用1%—2%的食鹽水浸魚體4—5分鐘;④魚種轉池前要對魚池進行消毒,然后才能放魚種。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