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自1995年起,美國科學家對南方鲆開始了養殖方面的研究,因為它是世界聞名的高檔魚類,適溫廣,生長快,既可以在海水生活,又可在淡水里生長。這樣,很多人預見在海水育苗后,轉移到生產成本比較低的淡水中養成。
南方鲆(Paraliehthys lethostigma)分布于北卡州到佛里羅達州北部的大西洋沿岸以及佛里里達州南部海灣直到德克薩斯州南部海峽沿巖。南方鲆在佛羅里達州的間斷自然分布使很多生物學家認為南方鲆有兩個自然分離的遺傳種群。南方鲆被發現分布在36‰的鹽水,半咸水,乃至淡水中,被譽為廣鹽種類。
南方鲆的生活史中最突出的特點是變態現象。南方鲆成魚秋季從河口或海岸洄游到海水,在分布區最北部的南方鲆于12月份開始產卵,在最南部分布的南方鲆卻于1月底到2月開始產卵,南方鲆在2齡達到性成熟,雄魚重量大約300-400克,體長25厘米,而雌魚體重800-1000克不等,約35厘米,產卵量為10萬粒卵/kg。雌魚在數天內產卵多次。而成鲆產卵后立即返回江河或半咸水區域。全年幼仔在沿海區以浮游動物為食30天,60天后開始變態,幼鲆便進入半咸水區或江河,在于-3個星期變態后,幼魚便開始遷移到河流,在淡水或半咸水底部生活兩個冬季后,便回到海水達到性成熟。
1997年美國科學家成功地進行了南方鲆的人工繁殖。成熟的南方鲆在沿海被捕捉后,運到繁殖場。誘民產卵是靠調節光照時間,溫度和激素完成的。縮短日照應在預期產卵期前幾個月以前開始,在產卵期2星期以前開始升溫。最后階段調節每天日照為9-10個小時,水溫為16℃。
南方鲆的仔魚和稚魚的養殖應在33‰的海水池中進行,控制溫度在17℃-21℃。南方鲆的池塘養殖是可行的,但捕獲方法有待進一步發展。
卵孵化是在17℃條件下,需55小時。新孵出的仔魚的鰭、眼未發育成形。將在5天內完成發育,便開始攝食。仔魚在每升20-30尾的密度進行培育,在池內接種小球藻(密度為每升150000個小球藻)。孵化后第6-20天,將輪蟲密度維持在每升5個。而后,開始投喂鹵蟲無節幼體。最初的投喂量為每毫升1個,以后投喂量逐漸增大,直到孵化后第55天,投喂鹵蟲無節幼體的密度可以增加到每毫升5個。在17℃的條件下,孵化后的30天左右,仔魚進入變態期。變態期大約持續兩星期,而且,整個過程必須在33‰的海水中進行,最適溫度為21℃。
完成變態的幼蟲可以逐漸增加飼料的投喂,在2-3星期間,將鹵蟲無節幼體的投喂量人每毫升5個減少到零。在訓練轉喂顆粒飼料期間,飼料顆料大于從250μm增加到500μm,顆粒飼料的顏色應為鹵蟲無節幼體的體色桔紅色。一旦完成顆料飼料的訓化,大約體長2.5厘米,應盡快半幼魚按大小篩選分離,然后分養在幼魚培養池。
關于南方幼鲆生長率和飼料轉化率的研究不多,但南方的雌雄生長差異甚大,雌魚比雄魚生長快大約三倍。和其他鲆魚一樣,南方鲆的性別是在變態期后才確定。生產高比例的雌魚最適溫度為21℃。過高或過低的溫度都有可能導致高比例的雄魚。放養密度過高也有可能生產過多的雄魚。這樣,生產全雌南方鲆幼魚的研究,提高其生長速度會對養殖生產效率有重要的經濟價值。
南方鲆是肉食性魚類,在水表層攝食能力很強,這種兇猛食性造成幼鲆生長率一,所以,必須進行篩選以提高存活率。像日本牙鲆一樣,南方鲆可以在室外水池和室內水循環系統,遮光條件下養成。
剛完成變態的幼魚可在低鹽度的海水和較高硬度和堿度的淡水養殖。研究表明,幼魚在鹽度0-20‰條件下。無顯著的生長差異。根據其生長的自然條件,可以推斷南方鲆可以生活在28℃水溫。在夏天,經常在30℃的淺水區捕獲南方鲆,由此可見,南方鲆可能忍受30℃水溫,當鹽度增加到30‰時,南方鲆可以忍受4℃以下的水溫。
像其他鲆魚一樣,南方鲆幼魚對蛋白質的要求為50%-55%。脂肪含量通常為6%-14%。在連續劇魚養殖中,每天投喂飼料次數為3次-4次。養成期間,每天投喂1次或2次,在幼魚的養殖前期每天投喂量為體重的6%-10%,在體長為20厘米時,投喂量為0.4%-2.2%,體長為30厘米以上的,投喂量為0.3%-1.8%。水溫低于12℃時,投喂量為0.2%。盡管蛋白質含量高的飼料價格高,但南方鲆的飼料轉化效率很高,飼料轉化值為2:1。所以,其養殖經濟效率是可觀的。
南方鲆在外形上和日本牙鲆很相似,但肉質更為細嫩。在美國,近年來自然捕撈量在大大下降,這給水產養殖業帶來了極好的機會。目前,水產養殖研究人員正優化育苗和養殖技術,并探討生產全雌鲆魚幼魚的方法,以期能在美國淡水養殖業普及這個高貴的養殖品種。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