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我國鱘魚養殖是近二三年發展起來的新項目,由于它的發展前景廣闊,近年來投資鱘魚養殖的人越來越多。但有關鱘魚養殖的技術病害防治和鱘魚對一些常用藥物的敏感性等方面的報道卻還少見,在養殖過程中遇到這方面的情況時卻只能借以往的經驗技術來處理,對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都缺乏依據和信心。如果一旦病情判斷錯誤或用藥失誤,不但錯過了治療時機,還有可能造成很大損失。所以,借此本人就雜交鱘魚、俄羅斯鱘魚等在幼魚階段的幾種常見病及治療處理的一些措施和經驗同大家交流。
一、氣泡病
1.癥狀:發病時,魚游動緩慢、無力、上浮、貼邊,有的反游游速快、活潑者不屬病魚。嚴重時在口前兩側的兩條溝裂內,肉眼就可以看到里面呈線型排列的許多氣泡。鏡檢,腮發白,鰓絲間粘液增加,有許多小氣泡,鰓絲完整,肝較白,胃內有食物,腸內有黃色粘液和氣泡,外觀無其它癥狀,如同失血而死之魚,有的魚也表現為整個頭部都充血,口的四周紅腫而使口不能閉合。
2.病因:本病是水中氮氣或氧氣含量過飽和時大于10mg/L,使得魚的腸道、鰓內、肌肉等組織內形成微氣泡,再匯聚成較大的氣泡,進而使微細血管產生栓塞,造成組織水腫等現象,而使魚致死。在使用地下深層水或自噴地表水時,極易取到氮氣過飽和的水而引發此病。
3.危害:該病對鱘魚幼魚15cm以上造成危害最大。據介紹,嚴重時,3~5天就可使過半數或大部分的魚兒死亡,危害極大。本人在養殖中也曾遇過此病,所幸救治及時,損失不大。
4.治療方法: 病重的魚是較難恢復的。如果發現早,措施得當,此病是可以控制和治愈的。下面是筆者的一些經驗:
(1)根本的方法是解決水源中過飽和的氮氣或氧氣。可用如下方法:
a.經沉淀———曝氣———曬水之后再用
b.生物過濾或物理過濾水源
c.如果能換水源那就徹底解決問題了
(2)繼續進行治療
a.我們可以把有病的魚收集到經上述處理過的較低溫水中,加大水流速度。
b.①內服藥餌。氟哌酸2-6‰,干酵母8-12‰,魚肝油5-8‰,食鹽5-10‰,大蒜8-10‰,同時可在飼料中增加一些新鮮的蔬菜,如菠菜、胡蘿卜等。把以上藥同飼料一起作成藥餌,連續喂養7天,可以鯊司提內的有海細菌,以免造成感染,同時增加他的營養,提高抗病力。第一餐用藥時,建議增加25-30%藥量,第二餐回復正常用量。
②進行體外和水體消毒:采用聚維酮碘或二氧化氯進行藥浴消毒。方法為留20-30厘米水深對魚進行藥浴消毒,30-45分鐘后加入新水。魷魚一般的消毒劑藥性都比較烈,而且每個漁場的水質情況都不相同。這里介紹一個簡單、實用、安全的方法,讓你自己找出一個適合自己魚池用藥濃度,在你確定病因選準用藥后,你不妨花2-3小時做一個藥物濃度的梯度毒性食鹽,這會比照搬別人的經驗濃度有更切合實際一些,第一次用藥就有效,這會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在說明用藥(說明書)的濃度之上設3-4個濃度梯度,每個梯度增加0.25ppm或0.5ppm或1.00ppm等,以這些濃度的藥液進行試驗取水20升5條魚,防在不同濃度藥液的大盆中進行觀察、計時,當兩個小時左右,最高濃度盆里的魚兒有不適應時,取次高濃度作為治療的標準濃度,治療時間為30-45分鐘。這個濃度可作為以后用藥的知道標準。 這里尋定2.5 ppm濃度作為用藥的標準濃度,外用消毒應該連續3天之后停止3天,再次連續消毒3天。
二、大肚子病
1.癥狀:由外觀看,體色正常、腹腔部膨脹(不同于腹水病),向上,浮在水面無力游動。解剖發現胃中食物較多,有氣,腸道邊也有氣泡,有的胃中食物不多,但有氣。
2.病因:筆者認為是由于消化不良或氣 單孢菌引起。
3.危害:該病危害不大,只會有少量的病魚,不會很快死亡,傳染率也不高。
4.治療方法
①改善水環境,降低密度,增加水流,把病魚集中到較大的水體中,使魚群有較大的運動空間。
②在飼料中添加氟哌酸2—6‰,干酵母8—12‰,大黃3‰,喂5天為一個療程。
③若發現魚群糞便變稀,可把大黃減量或停喂。
三、黑身病
1.癥狀:主要為身體發黑,瘦弱無力,上尾浮游,腹部瘦小,解剖 內部發現胃無食物,腸道半透明,內充滿淡黃色粘液。
2.病因:為代謝不正常或營養不良型。
3.危害:主要是在5—8cm魚苗發生,危害不大。
4.治療方法
①改善水環境,增加水流動性。
②把病魚單獨收集在一起,改喂線蟲,或投喂營養較好的飼料,如在幼鰻料中添加大蒜、干酵魚、魚肝油等。 (王世權)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