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花鱸(L.japonicus C.et v)又稱 鱸魚、板鱸、七星鱸,屈鱸形目,鮨科,鱸屑。花妒廣泛分布在我國沿海,是一種生活在近岸淺海中、下層。富有較高經濟價值的廣溫、廣鹽性名貴魚類。它適合在各種水體進行各種形式的養殖,具有生長速度快,肉質堅實,潔白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等特點,因而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江西省景德鎮市于1999年開始在樂平民
兵水庫開展網箱養殖花妒商品魚,經過幾年的探索己基本掌握花妒水庫網箱養殖技術。
一、養殖場地選擇
花妒屑溫水性魚類,其生存水溫為2℃—34.5℃,最適水溫為15℃—25℃,10℃以上開始攝食,喜歡生活在清澈的無污染水體環境中,對溶解氧要求較高,因而應選擇透明度60cm—80cm,FH7.0—8.0,溶解氧在4mg/L以上,無污染,四季水位落差變化不太大,底質淤泥較少的水庫進行網箱養殖。
二、網箱結構及規格
花鱸商品魚養殖網箱一般采用2×3或3×3聚乙烯無結節網衣。網箱采用錨或木樁固定,浮動式木框結構,用泡沫大浮球和木板構成浮橋式魚排,將網箱上口綁在網箱上綱上,然后將上綱緊緊綁在框架的內緣上,使箱口高于水平面30cm—40cm,下方四角以卵石等作沉子,網箱隨水位升降而浮動。為便于操作,將網箱設計規格為3m×3m×2m、3m×4m×2m、4m×4m×2m、4m×5m×2m等規格,入水深1.5m—1。7m。網目大小根據花鱸魚種的規格而定,前期養殖淡化苗時網目為0.5cm;待花妒規格達6cm—8cm時,網目為3cm;當魚體生長至0.5kg時,可用網目5cm的網箱養殖。
三、網箱安置
網箱最好安置在水庫的中、下游背風向陽的深水區,最適水深在5m—8m,要求水庫最低水位時,箱底離庫底應有lm以上的距離,以免在風浪的沖擊下,易使水質渾濁,從而影響花鱸的生長。
四、魚種放養
網箱養殖采用分級飼養方式,按不同規格分級養殖,保持同一網箱個體基本一致,防止互相殘殺。養殖效益高低,主要取決于魚種的規格和放養密度。放養密度根據魚種規格而定,一般在魚種規格5cm左右時,可放養成250尾/m2—3船尾/m2;魚種規格為10cm時,放養密度在140尾/m2—200尾/m2;魚種規格為20cm,放養密度在100尾/m2—150尾/m2。實踐證明,放養規格以5cm的淡化苗網箱培育為宜,再經8個月飼養,其個。體重量一般每尾可達408— 500g。
五、飼養管理
花鱸為肉食性魚類,以投喂新鮮不變質的野雜魚為主。在幼魚期可將野雜魚切成0.5cm,以后隨著色體長大,魚的吞食能力增強,投喂的魚塊也逐漸加大,總之,投喂時將野雜魚切成能被花鱸可直接吞食的魚塊。此外,要從小馴食。在花鱸魚種入箱時,先停食2天左右,再將少量餌料均勻高拋潑灑箱中,使水有動感,以便魚追過來攝食。通過一周的馴食,即可使花妒形成攝食的條件反映,形成搶食習性。飼料投喂應堅持“四定”原則:飼料投喂在網箱中間;每天上午9時—10時和下午4時—5時各投飼1次,當水溫在10宅以下時基本不投喂;飼料要新鮮,不投喂變質飼料;根據天氣、水溫、水質、魚的攝食情況決定投餌量。幼魚階段日投餌量為
魚體重的8%。10%,成色階段日投餌量為魚體重的5%—8%。采用拋投法,增加水的動感和飼料在水中的運動時間,吸引花鱸搶食。
在日常管理上,網箱養殖要特別注意防逃和水體的交換情況。做到“三勤”:勤查網箱,看是否有松動和損壞;勤巡箱,掌握花鱸的活動和攝食情況,投喂適口飼料,使之吃好吃飽;勤洗箱,一般每10天或半個月洗箱1次,防止附著物堵塞網目,保持箱體內外水體交換,防止網破,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六、色病防治
花鱸是一種抵抗力較強,病害較少的魚,在網箱養殖過程中,只要采取綜合預防措施,可使魚不發病或少發病,但網箱養殖放養密度大,一旦發病治療難度大,造成損失也大。因此必須做好防病工作:
1.做好“三消”、“四定”工作,嚴格魚體、飼料、食場等消毒工作。
2.定期潑灑藥物預防,發病季節每15;天左右用5ppm的硫酸銅全箱潑灑。
3.經常投喂藥餌,每50kg魚用土霉素5g—7g拌入飼料投喂。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