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近兩年在秋冬季節和春初進行養殖技術服務時,發現NO2類中毒在我市養殖戶魚池中屢有發生,現將其有關情況介紹如下,供參考。
病因與病原:由NO2濃度過高而引起。當NO2在水體中的濃度在0.15mg/L以下時,對魚體不會造成任何危害,但當NO2濃度在1mg/L以上時,就會對魚類產生極大的毒性,氧化魚類血紅蛋白中的亞鐵離子使其形成高鐵血紅收拾人而推動與氧結合的能力,使機體缺氧致死。發病魚池大都是投喂散飼,放養密度較高,且底泥厚水質老化。如,2000年11月5日我市三里洋一發病魚池,魚池面積13畝,根據放養量計劃產魚5000kg,去年年初放養前施加大量的有機肥料,并在養殖過程中追肥5、6次,且養殖過程中投喂大量的陸草,去年累計投散飼1000kg,加上連續4、5年沒有清除底泥,致使底泥達30-40厘米厚,又水位淺,最高水位亦只有1.4m,從而導致全年水質均處于較肥狀態。秋末冬初,水溫突降,浮游藻類大量死亡,魚池溶氧下降,NO2含量急劇升高,此魚池我們測量時,魚已經出現中毒癥狀2-3天,NO2達1.7mg/:小野雜魚開始大批死亡。
癥狀:病魚體色發黑,成群浮在水面上,嚴重者把頭伸出水面呼吸空氣。魚的血液因血紅蛋白被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而呈褐色,魚呼吸困難,麻痹中毒,最后窒息死亡。發病魚池一般小野雜魚首先出現癥狀,隨NO2-N濃度升高和時間積累鰱鳙鯉草依次出現中毒癥狀。如防治不當會使池魚大批死亡,甚至絕產。
流行季節:根據筆者觀察,亞硝酸鹽中毒一般發生在秋末冬初,冬季冰下和初春,水溫在10℃以下時,估計可能與水溫下降藻類等浮游植物大批死亡,溶氧降低,NH3-N無法自凈有關。
防治方法:
1、修整池塘,清除塘低淤泥使淤泥厚度在10厘米以內。放養魚苗前用生石灰徹底清塘。
2、主養吃食性魚類的魚池盡量投喂顆粒飼料,減少飼料損失而造成的水質污染,同時池中盡量少施或不施肥料,以吃食性魚類為主兼養濾食性魚。
3、出現NO2-N中毒的魚池,輕者換掉池水2/3,最好換入井水或別的清瘦水;嚴重者,向池中直接加注井呂待緩解后再換掉2/3的池水。
4、發閏池塘施加一定量的生石灰使池水呈20-30ppm。
5、據報道:[Cl-]:[NO2]=9:1時可降低亞硝酸鹽對魚類的毒性,故可考慮施加一定量的食鹽。
6、治療后可施加一定量的消毒藥物如二氧化氯0.6-1ppm防治。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