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當前水溫還是較高,魚類仍處于生長旺季。隨著魚類的快速生長,池塘養殖密度增大,水質容易污染惡化,各種致病細菌繁殖加快,極易引發魚類爆發性出血病。
魚類爆發性出血病主要為害草魚、鯽魚、鯉魚及花白鰱等常規魚類品種。該病發病急、傳染快、流行季節長、死亡率高,一旦發病即難以控制,病情反復的情況比較多。魚類爆發性出血病的具體防治技術如下:
苗種消毒 苗種下池前必須用1-2%的食鹽水或15克/立方米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浴消毒,浸浴時間視魚的體質和水溫高低而定。
換水增氧 秋季要勤換水,保持魚池水質清新。若不便換水,可用15-20克/立方米的生石灰化漿后全池潑灑。每半月換水或潑灑一次,有利于保持水質肥、活、爽。此外,要合理使用增氧機,增氧機要堅持晴天中午多開,陰天早晨或半夜多開。
水體消毒 每隔15-20天,用二溴海因、溴氯海因、超碘季胺鹽等環保藥物交替消毒水體。水體消毒后,隔5天再用光合細菌或EM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劑改良水質和預防疾病。同時,在飼料中拌入適量的土霉素、復方新諾明、氟苯尼考等安全藥物喂魚,5天為一個療程,每月喂2-3個療程。
合理養殖 當養殖密度過高時,要分批捕撈、輪捕疏養,保持池內合理的養殖密度。每次拉網捕魚后,要全池潑灑0.25克/立方米的二溴海因,以防魚體擦傷后被細菌感染。
多喂中高檔飼料 秋季盡量投喂中高檔飼料,少用原材料(生麩、玉米、小麥等)和低檔飼料。一方面可減少魚類的排泄物,減輕水體的污染壓力;另一方面為越冬魚類提供了充足的營養,可增強其抗病能力。
投餌施肥 科學合理地投餌和施肥。投喂餌料要新鮮,施用的人畜糞便要充分發酵。此外,要做到投餌“四定”(定質、定量、定位、定時)和施肥“四看”(看魚、看天、看水、看季節)。水質過濃時要少投餌施肥,并及時加注新水。
保持環境整潔 平時要勤除雜草和清洗食場,不留殘餌,發現死魚應及時撈出池塘,進行無害化處理。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