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虱目魚(Chanos chanos Forskal)是虱目魚科中唯一現存種,俗稱麻虱魚、塞目魚、海草魚等。虱目魚屬廣鹽性熱帶魚類,可生活于淡水中,最適宜生長鹽度為12—30。生活適溫為16—39℃,水溫降至15℃時其活動能力變弱,低于9℃時數分鐘內死亡。虱目魚運動活潑,性喜群游,是以植物為主的雜食性魚類,可以投喂配合飼料。養殖方式主要有粗放式養殖和精養。北方地區養殖虱目魚可利用臺灣、廣東、廣西、海南等地區清明節前后的魚苗在大棚或室內培育到適宜溫度放入池塘養殖,當年可達500g左右,冬季須經室內越冬,2—3年可達1000-2000g。魚苗每尾0.5—0.7元,餌料系數1.2-1.6,每千克魚餌料成本3.6—4.0元,每千克魚養殖總成本在7.O—8.0元。市場價格每千克15—20元,畝產可達100—500kg。去年,我市從臺灣引進體長5cm虱目魚苗5萬尾,放入海水池塘和滲水池塘養殖取得成功。養殖100天虱目魚規格已達每尾350—500g。現將虱目魚池塘養殖技術要點總結如下:
1 清塘.消毒.培肥水質
除新建池塘外,所有池塘要清淤。在魚蝦收捕后將水排干,曝曬一段時間后,采用機械或人力將淤泥清出。消毒在放苗前15-20天進行。先進水20—30cm,然后按每立方米水體50g漂白粉全池潑灑,2天后排干池水,用60—80目網進水60-80cm。根據我市引進虱目魚養殖試驗情況和該魚的生態習性,水的鹽度以12—30為宜,因此在我市海水池塘和滲水池塘養殖較適宜。按氮磷比5:1,每次畝施氮肥1—2kg,2天后視池水肥度、天氣狀況再追施1次。新魚池可按每畝20-30kg(干重)施發酵雞糞或豬糞。經過7-10天的水質培育,池水透明度在30-50cm,水色黃綠色、綠色,可以考慮投放魚苗。
2 苗種放養
5月上中旬,水溫達到20℃以上時,可以將經過大棚溫室暫養的體長5—10cm的魚苗投放池塘,放苗前要調節鹽度,最好將鹽度差控制在5以內,放苗時池水鹽度掌握在12-30。苗種計量多采用干量法。小苗運輸采用聚乙烯薄膜袋充氧密封運輸方法,大規格苗種短距離運輸采用帆布桶或塑料薄膜充氧運輸方法。放養量根據池塘條件和養殖方式確定,精養池每畝放5-10cm魚苗1500-2000尾,與對蝦等混養池畝放養500-1000尾。
3 養成管理
3.1 水質調節
整個養殖過程水溫宜在20—30℃,鹽度12-30,pH7—8.5,溶解氧4mg/L以上,透明度30-50cm。水深1.5m以上,根據水質狀況及時添換水,換水量前期10%,中后期可達20%—30%。精養池配備增氧機,每3—5畝1臺,前期每天中午開機,使高溫、高溶解氧的上層水與低溫、低溶解氧、有機質豐富的下層水充分混合,中后期加大增氧機開機時間,每天開機時間在10—20小時。
3.2 投餌管理
放苗前期重點抓好肥水和培養水中浮游和底棲單胞藻類,促進魚苗生長,精養池或與對蝦等混養池都要投喂配合餌料。本著少量多次的原則投喂,前期日投喂3次,中后期日投喂4—6次。投喂量按魚體重的8%-3%確定:魚重40-120g的8%-6%,120-300g的5%,300g以上的4%-3%。
3.3 日常管理
每天早、中、晚各巡池1次,觀察池水狀況,魚的體質、生長情況,攝食情況,是否有浮頭預兆。定期測量水溫、pH、溶解氧、鹽度等水質指標。
3.4 病害預防
調節穩定水質,防止pH、氨氮過高,定期施用微生物制劑、沸石粉凈化水質,施用二氧化氯等對水質消毒,投喂藥餌防治有關疾病。
4 收捕銷售
根據市場價格、水溫、魚的規格等因素確定時間適時收捕。做釣餌出售的規格在100-150g。成魚收捕時間在9月下旬-10月上中旬。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