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廣東魴(俗稱西江邊、花邊、大眼邊)是西江特有的名優魚類,它肉質幼嫩,味道鮮美,飲譽國內外市場。有漁諺稱:“春邊、秋鯉、夏三犁”,意即在春季以邊魚(廣東魴)、秋季以鯉魚、夏季以三犁魚(鰣魚)為最美味可口。近年來,由于漁民利用邊魚集中產卵場繁殖的機會大量捕捉親魚,造成廣東魴資源嚴重衰退,捕撈產量遂年下降,致使消費市場供不應求,價格不斷上揚。為此,加速開發養殖這一名貴魚已在廣大水產工作者中達成共識。
一、 生活習性、食性
廣東魴為江河中下層魚類,雜食性,成魚主要攝食淡水殼菜、河蜆等軟體動物,兼食高等水生植物。人工繁殖的仔魚主要攝食浮游動物或蛋黃,稍大個體一般以鰻魚飼料、黃粉投喂。成魚則可投喂少量鰻魚飼料、豬血、冰鮮魚、黃粉、花生麩、罐頭廠下腳料等。人工配合飼料的粗蛋白含量則要求在40%以上。廣東魴為廣溫性魚類,生存水溫1—38C,攝食水溫12—32C,最佳生長水溫為18—25C。
二、成魚養殖
成魚養殖一般有混養、單養及網箱養殖
(一)混養:在四大家魚池塘中混養廣東魴,每畝放養體長10厘米以上種苗100—150尾,飼養10—12個月,每尾可達400—500克的商品魚。
(二) 單養:養殖廣東魴成魚塘以面積5—10畝為宜,水深2—3米,塘底平坦,排灌方便,水源充足,水質良好、無污染,要徹底做好清塘消毒工作,加強飼養管理,做到“四定”投餌。飼料質量要保證新鮮、適口,不投喂變質飼料,投喂量為魚體重的3—5%,并根據天氣變化及魚群的吃食情況靈活掌握。設置食臺,以便檢查食量。每畝放養體長10厘米以上廣東魴種苗800—1000尾,另放大規格鳙魚種20—30尾,放小規格的兇猛魚類如桂花魚、生魚等20—30尾,以改善水質,清除野雜魚蝦。主養廣東魴的池塘不宜放養鯉魚、鯽魚等與其爭食的魚類。
廣東魴對溶氧量要求較高,養殖水體的溶氧量必須在4mg/L以上,所以在養殖期間要保持池水清新和充足的溶氧量,應配備增氧機,以防池水缺氧魚浮頭。
(三) 網箱養殖:水庫、湖泊、水流緩慢的江河是設置網箱的理想場所。每平方米水體可放養體長10厘米以上廣東魴種苗20—30尾,網箱設置飼料臺,周邊加網蓋,以防跳躍逃逸。飼料與池塘單養相同,但需適當投喂部分鮮嫩的青飼料,并及時將殘渣撈出。飼養一年可達上市規格。網箱養殖廣東魴便于管理,易于起捕,還可隨時提供鮮活魚上市,是一條新的有效的途徑。
三、魚病防治
目前在養殖過程中尚未發現嚴重的疾病,主要病害是因操作損傷導致水霉和體表寄生蟲,如貓頭蚤病,因此在操作時要小心,如發現貓頭蚤可用0.5ppm晶體敵百蟲,或0.15ppm市售農藥蟲茲靈全池潑灑,隔天連續用藥3次,可徹底治療該病.特別指出廣東魴對硫酸銅很敏感,0.3ppm硫酸銅使魚致死,因此要慎用。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