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巴西鯛學名小口脂鯉(Prochilodus scrofa),又稱南美鯡魚,原產于巴西南部的巴拉那河水系,是巴西國內的主要淡水經濟魚類,該魚于1996年由浙江省淡水水產研究所首先引進我國,并于1998年6月人工繁殖成功,獲得少批量種苗。廣西水產研究所1998年引進苗種,經兩年池塘養殖及親魚培育,于2000年進行人工繁殖并獲成功。
1材料與方法
1.1 親魚選擇及培育
廣西水產研究所1998年7月2日引進體長2—3cm/尾巴西鯛夏花魚種1000尾,放養于那馬基地魚塘與蝦混養,經90多天飼養后,在11月14日干塘捕蝦,共獲559尾巴西鯛,平均體重0.35kg尾,最大個體0.5kg/尾,之后移至5#塘繼續培養過冬。在1999年度精心飼養管理下,之后挑選親魚在塘中自然過冬。每天做水溫記錄,定時加水保持一定水位以確保親魚順利過冬,2000年春季來臨,水溫回升,開始日常投喂,降低水位讓親魚接受光照,沖水每次2小時,每天1次,刺激親魚的性腺發育,不定期檢查親魚性腺成熟程度。2000年3月捕撈檢查,共選擇親魚321尾,平均體重1.3kg,最大個體1.8kg。
1.2成熟個體的選擇
在廣西南寧4月底5月上旬,水溫25—27℃就可進行催產親魚的選擇。雄魚一般個體較雌魚小,體表順逆觸撫有刺手感,尤其在臀鰭基部兩側上方粗糙明顯,泄殖孔凹陷、較小、有2個孔,腹部不膨大,輕壓腹部有乳白色的精液流出或呈線狀精點。雌魚個體較雄魚大,體表稍粗糙,泄殖孔凸出,腹部膨大不明顯,有3個孔,泄殖孔較大呈圓形、紅潤、成熟的親魚可以擠出散開的卵粒,卵粒青灰色或淺黃色,光澤度好。
挑選親魚的同時,給部分未成熟的雌親魚打催熟針,注射劑量0.3μgLRH—A2/kg,并將放回親魚塘繼續培育。
1.3 人工催產
①仔細挑選成熟良好的親魚,雌雄比1:1.5或1:2,用親魚夾搬運移人催產池中的暫養箱中,雌雄分開。一般對成熟度好的親魚實行一次注射方式進行催產。在水溫25~27℃時,18:00~23:00注射,次日清晨可產卵。雄魚劑量為雌魚的50%,催產劑采用體腔注射,從胸鰭基部無磷凹陷處成450角注人,進針0.3—0.5cm深,一般每尾魚以1~3ml為宜。根據2000年4月29日進行第一批8組親魚的催產試驗設計,最后挑選出效果好的地歐酮和促黃體釋放激素混和液,實行一次注射方式進行催產。
②產卵。將注射催產劑后的親魚放入同一產卵池,并連續沖水呈微流狀態,水溫26—28℃,經過12~16小時后,就可見到雌魚被幾尾雄親魚緊緊迫逐,摩擦雌魚腹部,并發出哈哈聲,有時用頭部頂撞雌魚,甚至將雌魚抬出水面,此時,雌、雄魚急速運動身體,或腹部靠近尾部彎曲,扭在一起,顫抖著胸、腹紹產卵、排精,受精卵呈漂浮性。采取體積法用碗過數,再乘以單位容器卵數即得產卵量。
③產后親魚護理:把產后親魚搬出產卵池時,對受傷親魚用金霉素軟膏涂擦傷口,預防水霉及潰爛。同時給每尾親魚注射1.5~2ml康復劑生理鹽水50ml,葡萄糖100ml,氯霉素10ml(25萬單位/2.5ml)]放入產后親魚培育池,進行精心飼養管理。
l。4 孵化
本試驗把集卵箱中的卵直接放入孵化環道中孵化,水溫26—27℃,溶氧6.9mg/L,pH值8.2~8.6,流速0.23M/s。魚苗經13小時35分鐘出膜,出膜時體長為4.46mm,待卵黃囊消失能平游時需60—72小時,魚苗見腰點(平均全長5.99mm,平均體重為0.22mg)出環道進行培育。
1.5 巴西鯛胚胎發育
用16×160/0.17電光雙筒解剖鏡連續觀察胚胎發育,記錄各時序及其特征,采用日產解剖鏡帶攝相機連續觀察胚胎發育的全過程,對具有特征時序的胚胎進行拍照。用游標目卡尺測卵徑和胚長。2 結果2.1 在廣西成功地進行巴西鯛人工繁殖,并形成了一定的生產規模。在2D0年4月—6月共催產親魚四批次,雄145尾,雌104尾, (另解剖一尾體長35咖,體重900g雌魚,檢查懷卵數為1.74×105粒)。總收卵數730萬粒,平均受精率76.5%,獲得苗454萬尾,孵化率68%。
2.2 巴西鯛的胚胎發育:項目組成員對巴西鯛胚胎發育進行了連續觀察和顯微照相,記錄各時序及其特征。成熟的巴西鯛卵為圓球形、呈黃褐色、屬于漂浮性卵,無粘性,卵徑為1.40—1.50mm。巴西鯛胚胎發育速度快,受精卵在水溫26—27℃條件下,出膜時間為13小時35分。初步了解巴西鯛在人工繁殖條件下胚胎發育的基本規律,并根據拍照的結果,描繪出巴西鯛的胚胎發育時序。
3 討論
(1)巴西鯛從初孵至性成熟,在廣西南寧需盟個月時間。成熟個體一般在600g以上,雌魚比雄魚重,巴西鰓懷卵量較大,每公斤的親魚懷卵18—25萬粒。注射催產劑可誘導親魚在產卵池自然產卵受精,卵飄浮性,吸水后平均卵徑為2.28mm,最大外膜直徑3.94mm。
(2)在水溫26~27℃條件下,巴西鯛孵化時數為815分鐘(即13小時35分鐘)。相同水溫條件下,同為脂鯉屬的淡水白鯧孵化時數為21小時58分鐘[1],巴西鯛孵化時數比淡水白鯧少8小時23分鐘。在水溫27℃條件時,草魚、鮑魚孵化時數分別為23:00、28:15[2],都比巴西鯛孵化時數大。魚類胚胎發育速度主要受遺傳因素和水溫等環境因素的影響。在本次試驗中水溫26—27℃,溶氧6.9mg/L,pH值8.2—8.6,水流0.23m/s,說明環境條件適宜,相據對巴西鯛魚苗培育結果,已證明仔魚的生長發育正常,所以巴西鯛該胚胎發育速度反映其遺傳特性。
(3)本次試驗孵化用水的pH值為8.2—8.6,貝用水堿度偏高是否對巴西鯛胚胎發育有影響尚待研究。
(4)作者觀察到在本試驗條件下的胚胎畸形,若在孵化溫度為28℃以上時畸形率更高。筆者認為在生產中孵化巴西鯛溫度應控制在28℃以下,最佳孵化溫度為25—27℃。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