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池塘設施
培育池面積以每平方米100~300為好,最大不超過1畝。 否則易造成烏鱧個體生長懸殊,成活率低。可蓄水深1.2~1.5米,池底淤泥厚20~30厘米。池四周用聚乙烯網布攔圍,高60厘米,水源水質良好。
二、魚苗來源及放養
烏鱧苗可在其繁殖季節從天然水域中捕撈獲得。可分批暫存網箱,并投喂,待數量達到要求時,進行專塘培育。或者采用人工催產自然繁殖而獲得。培育池經消毒處理后,即可放養魚苗,烏鱧的魚苗池中溶氧含量一般應保持在3.2毫克/升以上,若降至2.4毫克/升以下,就會出現缺氧浮頭,進而死亡。因此,殘餌必須及時消除,底泥也宜在換水排水中不斷排出,換水周期不得超過3天。 烏鱧的魚苗需要中性偏弱酸性的水環境。實踐中發現當PH=8.2時,就不斷地有魚苗死亡,因此, 水的酸堿度管理值得注意。由于池中培養浮游生物,PH值往往會升高,因而要設法控制水色,不可過綠。如果池中水色過綠,會使池水中浮游生物量下降,PH值也隨之降低。放養密度5-7尾/米2,魚苗開口攝食時,主要食浮游動物,因此,待魚苗孵出,卵黃囊消失,即投喂紅蟲、絲蚯蚓、洗凈的蛆蟲等,日投喂4~5次。 長至1~1.5厘米時可進行疏塘分養,以投喂家魚苗、絞碎的魚肉等為主。經30~40 天的培育,可長至6~8厘米,即可轉入成魚養殖階段。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