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技術簡介
稻田工程化養魚技術是近年在傳統稻田養魚的基礎上,經過試驗研究、技術開發、完善和提高、逐步形成的水產養殖新技術。此項技術可有效地利用稻田生態條件發展水產養殖業,在不與種植業爭地的基礎上增產水產品。而且在稻田內養殖水產生物,還具有節地、節水、節肥(少施化肥)、除蟲、除害、蔬松土壤、提高稻田蓄水灌溉和抗旱能力等多重作用,是一項生態農業生產技術。因此,稻魚工程技術在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中正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
二、技術要點
(一)稻田工程建設
1.魚凼(魚溜) 占總面積5-8%。魚凼可建在田中央或田邊或田角,開挖成方形或圓形魚凼,魚凼深80厘米、與魚溝中心相通,可在栽秧前30-40天挖魚凼,挖成后每隔10天再整理一次,連續整理3-4次,魚凼成形較好。
2.魚溝 占總面積的3-5%。溝寬40厘米,深50厘米。根據田塊大小、形狀開挖成“一”字形、“十”字形、“井”字形或“田”字形,溝寬40-60厘米,深30-40厘米,使橫溝、縱溝、圍溝連通。中心魚溝,順長田邊,在田中心開一條溝;圍邊魚溝,離田埂1.5米處開挖。
3.加高、加寬、加固田埂 在插秧前加高、加固田埂,經加固的田埂一般高80-120厘米,寬60-80厘米,并錘打結實以防大雨時垮埂或水漫出田埂逃魚。
4.開好注、排水口、安裝攔魚柵 進排水口應開挖在稻田相對應的兩角田埂上,使水流暢通。排水口的大小,應根據田的大小和下暴雨時進水量的大小而定,以最安全不逃魚為準。進、排水口應當筑堅實、牢固,安裝好攔魚柵,防止逃魚和野雜魚等敵害進入養魚稻田。攔魚柵可用鐵絲、竹篾等材料做,攔魚柵長度為排水口的3倍,使之成弧形,高度要超過田埂10-20厘米,底部插入硬泥土30厘米。
(二)擇適宜的養殖種類、規格,適時、適量放養
放養規格、放養量因設計水產品的單產、養殖種類而異,魚類一般畝產50公斤以上,甲殼類20-50公斤不等。
1.稻田養魚 每畝可放體重50克的鯉魚種150尾,體重50克的草魚70尾或放養寸片魚種600-800尾,放養 比例:鯉魚60%-80%,草魚20%,鯽魚10%。一般經8個月的養殖,可收獲成魚100公斤或大規格魚種80公斤左右。
2.稻田養蟹 計劃畝產商品蟹20公斤以上的,每畝放規格為80-120只/公斤的蟹種4-5公斤。計劃畝產商品蟹30公斤以上的,可放上述規格的蟹種6-7公斤。也可實行魚蟹混養,每畝放規格為80-120只/公斤的蟹種2.5-3公斤,大規格魚種10-15公斤。
3.稻田養青蝦 通常每畝放規格1.5厘米以上的蝦種1.5-2萬尾,或抱卵親蝦0.3-0.5公斤,并可適當放養少量鰱鳙魚夏花,以充分利用蝦溝水域空間。
(三)、科學投喂
日投餌量應視水溫、水質、季節而定,一般日投餌量為在池魚體重的3-5%或在池蝦、蟹體重的5-8%。每天上、下午各投喂一次,投喂的餌料種類由放養的養殖品種決定。河蟹、青蝦為雜食性水生經濟動物,植物性餌料、動物性餌料皆喜歡吃,尤喜食動物性餌料,且有貪食的習性。因此,在河蟹、青蝦餌料的組合與統籌上,應堅持“葷素搭配,精青結合”的原則,在充分利用稻田天然餌料的同時,還應多喂些水草、菜葉、南瓜等青飼料,輔以小雜魚、螺絲等動物性餌料,實行科學投餌,使之吃飽吃好,促進生長。
(四)調控水質
養魚稻田水位水質的管理,既要服務于魚類的生長需要,又要服從于水稻生長要求干干濕濕的環境。因而在水質管理上要做好以下幾點:一是根據季節變化調整水位。4、5月放養之初,為提高水溫,溝內水深保持在0.6-0.8米即可;隨著氣溫升高,魚類長大,7月份水深可到1米,8、9月,可將水位提升到最大。二是根據天氣水質變化調整水位。通常4-6月份,每15-20天換一次水,每次換水1/5-1/4;7-9月份高溫季節,每周換水1-2次,每次換水1/3,以后隨氣溫下降,逐漸減少換水次數和換水量。三是根據水稻烤田治蟲要求調控水位。當水稻需曬田時,將水位降至田面露出水面即可,曬田時間要短,曬田結束隨即將水位加至原來水位。若水稻要噴藥治蟲,應盡量葉面噴灑,并根據情況更換新鮮水,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
(五)日常管理
稻田養殖的日常管理,要求嚴格認真,堅持不懈,每天堅持早晚各巡田一次,注意查看水位變化情況、魚類攝食活動情況和防逃設施完好程度等,發現問題及時采取相應的技術措施。并做好病害防治工作。
三、注意事項
1.建設稻田工程,開廂挖溝時,應依水流或東西向開挖魚溝,以利排洪,有利稻田通風透光,增加稻谷產量。
2.水稻治蟲用藥要恰當,敵百蟲、敵敵畏等農藥不能用,其它低毒高效農藥的使用,要對魚類沒有危害,并采用噴霧的方法,用藥后要及時換水。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