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土鯰(Silurus asotus)是目前淡水池塘主要養殖的名優品種,但池塘養殖中從夏花至魚種階段相互殘食嚴重,出塘率低,產量不高。鑒此,作者于1998年7月1日至10月17日在遼寧省淡水水產研究所試驗場進行了鯰夏花至魚種階段培育試驗。
1 試驗方法
池塘面積0.13hm2,水深2m,水源為深井水。 于1998年7月1日將自繁的鯰夏花魚苗(尾均重1g) 放入已清塘肥水的試驗池中,同時放入鰱、鳙夏花魚苗作為搭配品種(每hm2投放量為絕5.25萬尾, 3.75萬尾,鳙0.75萬尾)。鰱、鳙苗體長3.3cm,體重0.65g。
飼料主要為小雜魚,每日早、晚各投喂1次。定點投喂,經半個月的馴化,大部分魚均可上浮集群搶 食。定期注入新水,定期潑灑魚藥,防治魚病。
3 討論
(1)絕苗種養殖的出塘率一般為20%~30%,特別從3.3cm至9.9cm階段,相互殘食非常嚴重,采取過量投喂,充分保證餌料供應可減少相互間殘食, 提高苗種出塘率。體長達9.9cm以后,一般投餌量為體重的8%~10%。適當加入一些植物性飼料,可保證生產出優質的大規格鯰魚苗種。
(2)培育鯰苗種的池塘面積不宜過大,以0.2~0.33hm2為宜,這樣便于投餌、管理、減少相互間的殘食。
(3)從出塘結果看,鯰秋片魚種的規格差別很大,最大相差5~6倍,建議在飼養過程中要經常觀察魚的生長、吃食情況,以確定投喂適口的餌料,減少個體間的差異。
(4)苗種培育池中,鯰能吞食鰱、鳙魚苗。本試驗鰱、鳙出塘率為70.3%,比正常出塘率低15%~ 20%,應提高鰱鳙的投放比例或提高放養規格。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