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春季是親魚性腺成熟的重要階段。從開春到產卵,親魚體內的養分將大量轉移到性腺發育上來,使之從Ⅲ期順利發育到Ⅳ期直到成熟。所以春季對親魚進行強化培育十分關鍵,只有加強親魚的培育,才能滿足其性腺發育需要,促進親魚適時成熟,順利產卵。親魚春季培育的技術要點如下:
一、提早分塘
調整放養密度和品種搭配是培育好親魚的首要條件。春初冰溶之后,選擇晴天中午進行親魚分塘,親魚池的面積以2000平方米~2600平方米為宜。在分塘前先抽干池水,清除野雜魚、螺蚌及敵害生物,同時清除部分污泥,施塊狀生石灰100千克/畝~150千克/畝進行消毒,5天后注水,水深1米,鰱鳙親魚池施發酵豬糞或雞糞200千克/畝~300千克/畝,做基肥,親魚放養密度一般為150千克/畝~200千克/畝為宜。一般主養親魚占80%~90%,搭配后備親魚占10%~20%,親魚池不宜套養魚種和商品魚。
二、早施餌肥
親魚經過長達150天的越冬,體內積蓄的營養已大量消耗,因此體質較弱,如營養得不到充分的供應,則直接影響性腺發育。早施餌肥,可滿足親魚的營養需求,促進親魚性腺發育,增加懷卵量,適時進入順產期。當水溫達到6℃~8℃時,鰱、鳙親魚池也要抓緊施肥,水溫達到12℃~15℃后,要堅持"三看"施肥法,即"看水色、看天氣、看魚的活動情況",堅持少量、多次施肥。池水的透明度應保持在25厘米~30厘米。養殖鰱、鳙親魚以肥水為主,同時每尾親魚每天投喂20克左右的精飼料,如麩皮、玉米面、豆餅粉等各占1/3。草魚親魚在培育前期,投喂麥芽(麥芽長1厘米左右),每尾每天按大、小麥干重25克左右計算,同時投喂菜葉,吃多少投多少,以3小時~4小時吃完為度,鯉魚應投喂顆粒餌料,每天投喂2次,在親魚臨產前,應停止投喂精飼料,催產前2天停止投餌。
三、適時注水
保證水質優良是培育親魚的又一關鍵環節。多沖水、勤沖水能調節池塘水質,改善池水環境,促使親魚性腺提早成熟,以提高催產率。從水溫10℃開始,堅持每5天沖注水1次,每次增加水位3厘米~5厘米,鰱、鳙親魚池每星期沖水1次;在催產的前半月,草魚池要每天沖水,每次沖水2小時,鰱、鳙魚池每2天~3天沖水1次,達到最高水位后,要抽換新水;鯉魚池水溫達到15℃時,少量或停止沖水,以防止鯉魚零星產卵。
四、及早防病
親魚的體質狀況關系到人工繁殖工作的成敗和苗種產量,因此,親魚的防病工作非常重要。在水溫10℃親魚正常吃食以前,要對池塘的水體和魚體進行藥物消毒,消滅病原體和寄生蟲,以保證親魚能正常發育成熟。方法是連續分3次共5天潑灑不同的藥物,第1天用1毫克/升硫酸銅全池潑灑,第10天開始加注新水并投喂飼料,進入正常培育期。另外,在春季親魚培育階段要投喂3次藥餌,防治親魚"三大病"。
五、經常巡塘
巡塘是親魚培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每天要有專人認真巡塘,檢查魚的活動和吃食情況,及時清除殘餌和殘渣,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進入4月份,池塘水質漸肥,池水中的有機物增多,親魚的性腺發育已進入大生長期,接近成熟,這時親魚需要溶氧增多,一旦注水缺氧,極易使親魚浮頭,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堅持清晨2時~5時專人巡塘是保證親魚安全生存的關鍵。發現浮頭及時開動增氧機補充新水,同時也應養成中晚巡塘的好習慣,以保證親魚正常生長發育的良好環境。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