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病原] 為點狀氣單胞菌點狀亞種。菌種短桿狀。革蘭氏陰性,適宜溫度為28度左右,PH值3-11中均能生長。
[癥狀與診斷] 患病的部位,通常在肛門的兩側,極少數在身體前部。親魚患病沒有固定的部位,全身均能出現病灶。初期癥狀是皮膚出現紅斑,有時似膿胞狀,隨著病情的發展,鱗片脫落,肌肉腐爛穿孔,直到露出骨骼和內臟為止。
[流行與危害] 此病是鰱、鳙魚的主要病害之一。全國各養殖地區均能發生此病,其中以華中、華東、華北地區比較流行。一年四季均可能發生,但以夏秋兩季最為常見。患此病多為鰱、鳙魚種、成魚和親魚,感染率頗高,發病嚴重的魚池,其感染率達80%以上。
[預防與治療] 預防:
(1)用生石灰徹底清塘。在氣溫較高季節,經常加注新水,并保持池水清潔,可減少此病發生。
(2)在發病季節,以水全終濃度1毫克/升的漂白粉全池潑灑,消毒池水,可防止此病發生。
治療:
(1)呋喃唑酮。20毫克/升水溶液浸洗。以0。1毫克/升-0。2毫克/升的水體終濃度,全池潑灑。
(2)漂白粉。1毫克/升的水體終濃度向全池潑灑。
(3)生石灰與漂白粉合劑。每立方水體用15克的生石灰與1毫克/升漂白粉合劑,全池潑灑。
(4)復消凈。每立方水體用0。3克-0。4克,全池潑灑。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