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加州鱸(Microptorus Salmonoides)又名大口黑鱸,為肉食性溫 水魚類。原產北美州的江河、湖泊中。因其肉質鮮美、生長快、經濟價值較高而受到廣大養殖業者的青睞。是全國各地普遍養殖的特種水產品之一。1995年—1997年我們在臨海市魚種場進行了池塘主養加州鱸魚試驗,并取得了成功。
1 池塘條件及配套建設
1.1 池塘條件:面積以2—3畝為宜,長方形。底土為壤土,最好在四周輔一層砂石,保水性能好,水深2米左右;環境安靜。
1.2 水質條件:水源充沛、水質良好、沒有污染;建有完善的進排水體系,做到灌得進,排得出,旱澇保收。
1.3 防逃設施:采用雙層聚乙烯薄膜防止河蟹外逃。
2 魚種培育
2.1 水質培育:池塘嚴格按要求清塘,清塘后7天加水到50cm水深,進水時用40目絹紗過濾,然后投放青飼料培養浮游生物。
2.2 魚苗放養:到浮游生物量達到高峰時放養魚苗,魚苗下塘后視水質情況一般每7天左右注水一次新鮮水,每次注水10厘米左右,使透明度保持在75cm,后期水位保持1—1.5米左右。5月中旬左右每畝放養規格為1.5—2.5厘米魚苗1.5—2萬尾左右。
2.3 飼養管理:在魚苗放養頭5天內要經常翻動綠肥,這樣有利于浮游動物的繁殖生長,為魚類提供更多的活餌料。約7天后在天然餌料不足的情況下要及時投喂人工配制的飼料。如絞碎的新鮮生魚漿,兌水攪拌后均勻潑入池四周。開始時每天投喂4—5次,以后到每天3次。飼料一定要投足,前期投魚體重的50%—60%,后期根據魚體的生長情況減到20%左右。投飼時應視具體情況而確定,經過約1個月的強化培育,到6月中下旬魚種規格達到10cm以上時,放入成魚塘中飼養。
3 魚種放養
魚種的放養按畝凈產商品魚350kg左右的要求合理組合。根據幾年的試驗,以及本地銷售情況,我們選擇了以加州鱸為主,鳙、河蟹混養的模式。
要求放養的加州鱸魚魚種規格整齊,體質健壯,游泳活潑,無病無傷。鳙魚苗可以在春節前后放養,河蟹在放養加州鱸魚種前3—5天放養,且放養規格均勻,體質健壯。
4 飼養管理
4.1 飼料:成魚養殖階段投喂的飼料主要是切塊的冰鮮低值小雜魚。我們所用的飼料為冰鮮青鲇魚,魚塊的大小依加州鱸個體的大小而定,剛放養的大規格魚種一般切成0.5cm寬的小魚塊,隨著魚體長大,魚塊漸加寬到1cm、1.5cm、2cm。
4.2 馴食:大規格魚種放養后需停食2—3天,因為剛放養的加州鱸魚一時不適應,不會立即吃食。應先把小魚塊沿塘埂四周拋投,每次1.5kg,日投2—3次,時間為上午8時、下午4時前后。通過一個星期的馴食,大部分魚能前來搶食。
4.3 “四定”投餌法
定時:夏天水溫高時投喂2次,上午8時、下午4時,各投1次,投喂量基本相同,春秋水溫在10℃以上時,下午2時左右投喂一次。冬季水溫在10℃以下時,基本不投喂,只有魚想吃食時才投。
定量:根據水溫、天氣、水質情況,最主要的是根據魚吃食情況及體重來決定投喂量,按照二年來池塘主養加州鱸魚的吃食情況分析,幼魚階段日投喂量為8%—10%,成魚階段日投喂量為5%—8%。
定質:投喂的飼料必須是新鮮或冰鮮的低值魚,絕對禁投變質腐敗的飼料魚,以防發病。
定位:開始馴化時可以多設幾個投拋點,以后集中在2—3個投拋點投飼。
4.4 日常管理:由于加州鱸魚耐低氧能力較差,因而飼養時對水質的要求高,要根據天氣、水質情況適時換水。飼養35天左右進行分塘一次,途中盡量不再分塘,經常檢查防逃設施,以防河蟹外逃。
5 魚病防治
加州鱸抗病力較強,一般較少發病,只有在分塘時由于操作等因素引起擦傷時才易發病。因而盡量減少分塘次數,平時定期用0.1ppm濃度強氯精進行消毒。發病時加內服氟哌酸、土霉素等藥物。
6 體會
6.1 池塘主養加州鱸,最好搭養鳙和河蟹。根據經驗,在主養加州鱸的池塘內浮游動物特別容易繁殖,為鳙提供了豐富的飼料,而且鳙比鰱的本地價高出一倍以上。河蟹可以清污,因沉淀在底層的動物性飼料是河蟹最喜食的飼料。
6.2 投喂加州鱸的飼料必須新鮮,投飼時用投拋法,以增加飼料在空中運動時間,吸引加州鱸來搶食。
6.3 同一池內品種規格一定要均勻,飼養過程中盡量不再分塘,減少魚體損失,只要投飼量充足、投飼仔細、馴食較好,大部分魚規格還是較均勻的。
6.4 我們曾用配合飼料投喂加州鱸魚作比較,但效果遠不如用冰鮮低值魚飼喂好。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