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概 述
海南省內港浮徘式網箱養魚生產規模截至1999年底已迅速發展到31635口(規格為3m x 3m×3m),總產量達3624t,由于在那有限的港灣內盲目、無序地增網設箱,浮排布局雜亂無章,以致生產失控,遠遠超過了內港水體的承受能力,導致養殖環境惡化加劇,各種病害蔓延日趨嚴重,使內港浮排式網箱養魚生產難以為繼。
由海南省水產技術推廣站承擔的近海浮繩式網箱養殖軍曹魚試驗項目,于1999年11月開始實施。養殖海區選定在陵水縣新村漁港外約2海里的青葛灣。該海區風小浪靜,水深約15m,無污染,水流暢通,水體交換徹底,水質清爽,養殖環境優良。試驗規模:一組網箱,共10口,規格為6m×6m×6m/口。
自2000年元月起,先后分三批投放軍曹魚種共11971尾(規格為0.7—0.·。75kg/尾),平均成活率為99.7%。6月2日由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組織專家對青葛灣試驗點進行現場驗收。驗收結果表明,近海浮繩式網箱養殖軍曹魚生長速度快,首批投放的6971尾魚種,經近5個月時間的養殖,最大個體重5.5kg,體長80 cm,最小個體重3.2kg,體長68cm2基本達到商品魚規格。平均每箱產量達4.5~5,最高產量達5.9t。經核算,每公斤產品成本為24.08元,利潤16.67元。據驗收數字顯示,該試驗均完成項目所下達的各項指標。
二、技術操作要點
1.養殖海區的選擇
養殖場地應選擇在有一定擋風屏障或風浪相對較小、水流暢通、水體交換充分、不受內港淡水和污染源的影響和威脅、水質清爽、養殖環境相對穩定、泥沙底質、水深10—15 m(指落潮后)的海區。水質要求為:鹽度30~35‰,水溫18~32℃、pH 7~9、透明度8~12m、溶解氧5mg/L以上。
2.投放魚種
將浮繩式網箱(以規格為6m x 6m x 6M/口為例)安裝固定在已選好的養殖場地后,在風浪較小(指方便操作)的上午進行投放魚種。放養密度應根據本海區的水質環境條件優劣、養殖技術和日常管理水平高低、餌料來源豐歉以及軍曹魚起水規格大小和箱產量要求指標等情況而定。如要求軍曹魚起水規格為4kg/尾以上,成活率95%以上,箱產量在4~4.5t左右(養殖時間為5個月),則每箱應投放規格為0.7~0.75kg/尾的魚種1100。1200尾,即投放密度為5.5尾/m3。
3.日常飼養管理
(1)餌料投喂 軍營魚為肉食性魚類,新鮮的小雜魚是促進其生長發育的優質餌料。應選擇來源方便、數量大的常見種類青鱗魚、圓夠類、脂眼鯡、小公魚、斑鰶等。魚種投放后第2天起(一般情況)開始投喂餌料,具體操作方法為剛投喂時應以量少慢投,以引誘魚類上來攝食,待大部分魚類上來搶食時,則應以量多快投,當多數或絕大多數魚類游沉箱底時,再恢復量少慢投,以關照弱小魚類也能吃飽。正常情況下每天上午8—9時、下午5。6時各投喂一次,小雜魚餌料日投量為魚體重的10%左右。為防止休漁期間新鮮小雜魚供應不足(甚至沒有),在此之前應根據生產規模的實際情況備足冷凍小雜魚,否則屆時只能以人工配合餌料代替投喂,日投量為4—6%左右。
(2)定期測量水溫、鹽度和檢查魚類的生長情況 測定養殖環境的水化因子皆在于及時了解水質變化情況,以便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每隔20。30d左右抽樣(每箱約20尾)測量軍曹魚的體長和體重,掌握其生長的速度、規律等情況,便于確定餌料的投喂量,同時檢查魚類有否發生病害。
(3)網箱的清洗和更換 在海水中浸泡了一定時間的網箱系統,免不了會或多或少地附著藤壺、牡順等貝類和雜藻類,它們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水流的暢通和水體的交換,從而影響了魚類的生長和加大了網箱系統的下沉力。鑒此,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針對網箱系統附著物的多少進行清洗、更換。具體操作方法為:先將原網箱里的軍曹魚移至新(清潔)網箱,接著把原網箱解開放置在工作臺上采用人工或高壓水槍沖洗,除掉網箱上的附著物,然后再用淡水浸泡,洗刷、曬干,待下次更換用。清洗、更換網箱的次數應根據網箱系統附著物的實際情況而定,一般情況下從魚種養至商品魚出售要清洗、更換網箱5次左右(含更換大網目的網箱)。
(4)規格不一及時分箱飼養 在養殖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同一箱軍曹魚生長速度不同步的現象,形成規格大小不一,導致大魚吃飽小魚挨餓,更為甚的是,當投餌量不足時。(極度饑餓)會弱肉強食,相互殘食。因此,應定期按不同規格分類飼養。
(5)病害預防 盡管該養殖模式是設置在近海,相對來說養殖環境較好,但是網箱養魚畢竟是高密度、集約化養殖,所以發生病害的可能性仍然存在,飼養人員千萬不可掉以輕心,必須堅持貫徹無病先防的方針,認真做好病害防范工作。在平常除了及時清洗、更換網箱外,還要特別留意觀察箱內軍曹魚群的游動、攝食情況,一旦發現病、死魚應及時隔離治療或進行無害化處理(如深埋等),切勿隨意將其扔出網箱外,使病害傳播蔓延,造成更大的危害。堅持科學的投餌方法,做到定質、定時、定量投喂,有條件的應定期給軍曹魚“淡水沫浴除污”或用抗菌性藥物浸泡消毒,并在餌料中添加適量的抗菌性藥物進行投喂或進行免疫注射,以減少魚病的發生。此外,飼養人員要善于觀察該海區的情況,當發現海水顏色、氣味(指污染或赤潮)等異常時,應立即將網箱移至潔凈海區。
(6)認真做好安全檢查工作 采用水 面、水中(潛水)觀察相結合的方法經常檢查閱箱系統的附著物情況、網箱和各種纜繩有否磨(破)損以及網箱系統的固定設施是否牢固堅硬等,發現問題采取相應措施及時處理,防患于未然。此外,應指定專人收聽天氣預報,在大風浪到來之前,做好各項防御工作,尤其是錨力的增加。風力在10級以上,最好趕在狂風巨浪前用動力船將整個網箱系統拖至內灣或擋風較好的海區暫養,待風平浪靜后再把網箱拉回原養殖海區。
值得提醒的是,飼養人員向網箱投餌后,隨著餌料香味的迅速擴散,嗅覺靈敏的各種魚類將會自遠而近、由深至淺集結在網箱附近覓食,與此同時也會誘惑來一些心術不正的不法分子,此刻飼養人員要特別警惕,提防他們在網箱附近進行毒魚、電魚、炸魚。
三、近海浮繩式網箱養殖的優點
近海浮繩式網箱養魚作為在內港傳統浮排式網箱養魚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優質、高產、高效的新型網箱養殖模式,與內港浮排式網箱養魚相比,它具有如下七方面的優點:首先是養殖環境條件優良。因浮繩式網箱設置在沿岸的近海海區,水質清爽,溶解氧含量高,且不受內港淡水和其他污染源的,影響和威脅,故水質、水溫、鹽度相對穩定。其次是水質環境條件舒適;有利刺激養殖魚類的食欲,生長發育快。養殖試驗表明,近海浮繩式網箱所養魚類尚未發現象內港網箱養魚那種厭食、食量小的現象,由于其食欲旺、食量大,生長發育速度較內港網箱養魚快20~24%。三是養殖病害少,極少發現死魚現象,成活率高達99.5%以上。四是放養密度大,產量高,效益好。據試驗結果表明,每個網箱投放075kg/尾的軍曹魚種1100—1200尾,養殖時間5個月,箱產量為4—5t,即18—20kg/m3,較內港浮排式網箱養魚增產3.4kg/m3,按每組以10口網箱計,產值為150—200萬元,利潤70—90萬元,每箱7~9萬元。五是網箱系統造價低,養殖戶能夠接受。據預算,每組網箱制作成本約13萬元,平均每立方水體制作成本60元,較內港浮排式網箱節省40多元。六是抗風浪能力強。青葛灣試驗點已經受5—6級風浪的襲擊考驗(據廣東省珠海市試驗結果表明,浮繩式網箱經受11級臺風的正面襲擊后,仍安然無恙)。七是近海浮繩式網箱所養魚類較內港網箱養殖同種魚類味道更為鮮美。
四、示范推廣與發展前景
既可以減輕內港浮排式網箱養魚承載力、減少污染,又能大幅度提高養殖規模效益。近海浮繩式網箱養魚項目的成功,將為海南省充分發揮利用自然優勢,挖掘生產潛力,大力示范推廣、發展近海浮繩式網箱養魚生產提供了可靠的科學依據。
海南島地處南海西北部,為熱帶亞熱帶地區,光照充足,年平均水溫22.5℃,冬季水溫18~22℃,長夏無冬,雨量充沛,全年均能適合軍曹魚生長發育。海南島海岸線長達1528kg,四周沿海天然港灣84處,淺海海域遼闊,現有20m水深的近海可養面積460多萬畝,水質潔凈清爽,養殖環境舒適穩定,漁業資源豐富,生產潛力巨大,發展前景極為廣闊。根據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近幾年發展近海浮繩式網箱養魚的計劃安排,2000年先在沿海的三亞、陵水等8個重點漁業市縣進行示范推廣20組(即200箱),力爭3年內推廣發展300組。眼下各示范點均已進入實施階段。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