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鱘魚是大型的名貴魚類,肉味鮮美,營養豐富。該魚生長速度快、抗病力強、適應性廣、經濟價值高,適合我國工業化流水養殖,也可以在水庫網箱、池塘中養殖。
形態特征 俄羅斯鱘體細長呈紡錘形,腹扁平。體表裸露無鱗,被有五行菱形骨板(軟骨),一行在背部,體側和腹部各有2行。口小,位于頭的腹面,呈管狀,口的前方有觸須。眼睛較小,吻突出呈三角形。尾鰭為歪形尾,上葉發達。背鰭后位接近尾鰭,胸鰭向兩側平展。游動如梭,下沉如潛艇,有很高的觀賞性。
生物學特性 (1)生長速度:俄羅斯鱘在自然條件下1齡魚體長29.4厘米。2齡魚體重達2千克,體長46.2厘米。3齡魚體長55.6厘米,體重達4千克。4齡魚體長67.3厘米,體重達5.5千克。2齡期和3齡期生長最快。(2)繁殖:俄羅斯鱘性成熟的年齡,雄性為7-9齡,雌性為11-13齡。目前,我國一般從俄羅斯引進受精卵或水花,培養成苗種后進行商品魚養殖。(3)食性:俄羅斯鱘屬于底層偏冷水性魚類,喜弱光、怕強光。肉食性,以水生昆蟲、底棲動物、小魚蝦為食。在人工養殖條件下,可馴化投喂人工配合飼料。飼料一般為鱘魚專用飼料,也可投喂鰻魚料或甲魚料。(4)水質要求:可以用水庫水、湖泊水、河水,也可用地下水。要求水質無污染,無富營養化,用地下水時要充分曝氣。俄羅斯鱘對溫度的適應范圍較廣,可以在水溫2-30℃的條件下存活,但最適生長溫度為8-24℃。水溫若長期高于35℃會死亡,因此,小水體室外養殖,夏季應設遮陽網。俄羅斯鱘對水的溶氧要求較高,一般要求高于6克/升,若低于1.5克/升,魚則死亡。
成魚養殖 俄羅斯鱘在人工養殖條件下,苗種在人工馴化轉食階段的成活率比較低,故現在多引進體長10厘米以上、馴化成功的苗種進行養殖。成魚的養殖方式有池塘養殖、網箱養殖、溫室(大棚)水泥池流水養殖。
池塘養殖 池塘面積一般為2/15-3/15公頃,水深2-2.5米。水源以水庫湖泊水為好,地下水也可以,要求水質清新無污染。放養前1星期,用生石灰清池。但不可用漂白粉消毒,因為鱘魚最怕漂白粉。每1/15公頃放養體長10厘米以上的魚苗500-600尾,搭配鰱、鳙魚夏花4000尾。魚種放養前,用濃度為3%的食鹽水浸泡消毒20分鐘。注意,池塘中不可放養鯉魚。池塘內要安裝餌料臺,餌料臺安設深度不小于2米,每1/15公頃安裝1-2個。餌料的粗蛋白含量應大于35%,日投餌4次,時間為6時、13時、16時、23時。其中16時、23時2次的投喂量占全日投喂量的2/3,全日的投喂量占魚體重的3%-4.5%。日常管理要注意經常換水,使水的透明度大于40厘米,晴天中午開動增氧機。當池塘水溫升至28℃以上時,必須晝夜供給新水,停止喂料,盡量使池水的含氧量大于6毫克/升。
網箱養殖 網箱的規格為4米×40米×2.5米,用鍍鋅管做框架。網箱為敞口式,用單層網衣,網目3厘米。網箱底用密網制成,以免餌料流失。網箱下的水深不小于2米,安置網箱的水域,理想的水流速為0.2-0.3米/秒。每平方米網箱放養尾重為30-40克的俄羅斯鱘魚種10尾,魚種放養前要用食鹽水消毒。每天投喂4次,投餌率為3%-4.5%。
水泥池流水養殖 這種養殖方式是現在常見的養殖方式,規模可大可小。除此之外,也可進行庭院養殖或大棚養殖。采用這些方式,由于可進行人工控溫,鱘魚的生長速度更快,產量更高,每平方米產量可達5千克以上。水泥池的面積為2-100平方米,方的、圓的、長方形的均可,要求有供水和排水系統。池子可建成梯形,以節約用水。池塘水深1.2-1.5米,放養密度為5-10尾/平方米。放養前,用食鹽水消毒魚種。每天投喂4次。投喂時,盡量沿池四周貼邊投放餌料,并要降低水流量。水泥池須保持流水,每1-1.5小時換1次水,要在池內形成一定流速的環流。若水源緊張,可在池內安裝充氣泵。夏季須在水泥池上方搭遮陽網。
防治魚病 俄羅斯鱘抗病力較強,只要水質符合要求,一般不得病。但應注意防病,方法如下:(1)在養殖過程中,定期潑灑食鹽水消毒,使池水鹽度達到0.7%-0.8%。(2)在配合餌料中定期加呋喃唑酮,用量為每100千克魚2.5千克。隔次投喂,連喂3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