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病原] 熒光極毛桿菌.培育溫度度以下不產生色素,PH值5-11中均能生長,但PH值3以下或13皮上均不生長,最適濕度5度-30度,50度以上菌株死亡。
[病狀與診斷] 病魚體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發(fā)炎,鱗片脫落,成以魚體兩側及腹部最為明顯;背鰭或所有鰭的基部充血,鰭條末端腐爛,鰭條之間組織破壞,呈破爛的紙扇狀.間或也有腸道充血發(fā)炎癥狀發(fā)生。
[流行與危害] 此病是草、青魚種和成魚階段常見和主要病害之一。常與爛鰓、腸炎病并發(fā),每年放養(yǎng)或嚴冬時,由于魚體受傷或凍傷而容易發(fā)生此病,患此病后8天-10天就死亡。
[預防與治療] 治療:
(1)用生石灰徹底清塘消毒。
(2)放養(yǎng)魚種時,用濃度為5毫克/升-8毫克/升的漂白粉溶液浸洗半小時。藥液浸洗時間的長短,視水溫和魚體忍受力而靈活掌握,可預防此病的發(fā)生。
(3)用漂白粉食場掛簍法,可預防此病的發(fā)生。
治療:
(1)魚服康A型、B-I型。內服,每100千克魚體重A型用250克;B-I用100克。混飼或制成藥物顆粒飼料投喂,3天為1療程。
(2)克菌敏A型。內服,每日1次,每100千克魚體重用本品100克。混飼投喂,連續(xù)服用4天為1個療程。病情嚴重可連續(xù)給藥1療程。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