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 工業化養魚技術不斷發展, 不少國家在提高水產品產量和降低能耗、節約水源等方面不斷取得新的成就。
一、采用閉式循環水養殖系統。
由于世界性水資源短缺, 發達國家越來越重視開發閉式循環養殖設備, 進一步改善水處理技術, 減少日換水量
二、提高增氧技術。
丹麥和德國等國設計和建造了使用液氧向養魚池和生物過濾器增氧的養殖設備, 大大提高了單位水果的魚產量。美國和瑞典等國研制了壓力振蕩吸收系統制氧裝置, 可用于魚類養殖直接生產含量為85%至95%的富氧, 從而使工業城市的養殖場也能采用純氧增氧技術。
三、水處理有重大進展。
淡水養魚污水處理, 仍是工業化養魚技術發展中的一項重要課題。自70年代發展的卵石濾池、滴滴池以及活性污染泥池逐漸被淘汰。80年代后期發展起來的閉式生物濾塔、生物轉筒加三角過濾器, 以及特殊型生物轉盤加活性污染泥等水處理設備, 因占地少、處理效果好而具有較強的生命力。發達國家將根據各自的水處理技術特點開發體積小、成本低、處理污水能力強的新型養魚污水處理設備。
四、熱泵進一步普及應用。
對工業化養魚而言, 控制溫度是一個重要環節。在日換水量為8%至10%的情況下, 加溫費是一個可觀的數字。 熱泵是一種新型的節能控溫裝置, 它可比常規控溫裝置節能50%左右。
五、監控技術進一步提高。
目前比較先進的工業化養魚設備均采用電腦控制傳感裝置, 收集和分析有關水質數據, 如酸堿度、含氧量、水溫、水位和流速等。并配用相應的報警和救急系統。有的養殖場采用電視攝像機掃描水面, 獲取魚類吃食情況, 或根據有關數據, 利用電腦安排最佳飼料投放量。另外, 對水中氨氮含量、亞硝酸鹽含量等重要水質數據的進行快速測定將會有突破, 以便對水質進行更有效的監控。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