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鶴頂紅、水皰、龍睛、錦鯉、史氏鱘、吉富羅非魚……10月21日上午,在第九屆中國(廊坊)農產品交易會場,廊坊市水產局展出的12個魚缸的各色觀賞金魚、新品種淡水魚讓不少參觀者流連忘返,也讓現場講解的廊坊市水產局水產科科長蔡寶山忙得不亦樂乎。
蔡寶山告訴記者,廊坊水域面積小,全市可用來進行水產養殖的坑塘只有2.5萬畝,怎么做才能“以小搏大”?近年來,該市利用毗鄰京津的地理優勢向特色漁業發展,使水產養殖業取得了迅猛發展。現在全市的觀賞魚養殖面積已有1300畝,有三分之一出口國外。此外近年來迎合都市人愛好的垂釣休閑漁業也方興未艾。目前廊坊市僅各種高中低檔垂釣園就有600多處,同樣的一畝魚塘搞垂釣可比普通養殖增收3至6倍。在傳統的淡水水產養殖方面,市水產局鼓勵水產養殖戶多發展名優新特品種,增加畝效益。
蔡寶山指著一個魚缸告訴記者,這里面的魚叫南方鲆,也叫“深海比目魚”,肉質細膩,屬于中高檔品種,在北京等大城市市場上可以賣到每公斤360元,養這樣一條魚的經濟效益相當于養普通的草魚、鯉魚幾十條。
南方漁網編輯:裴冰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