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流水養魚是集約化高密度精養和半精養養魚方式之一。由于水不斷流動,水質清新,溶氧充足,放養密度較大,如果飼料豐富,管理得當,每畝可產成魚2000——4000公斤,畝創收入3至4萬元以上。要做到高效養殖需把握好以下幾點。
1、水質條件。流水養魚需水質清新,呈中性或弱堿性,無工業或農藥污染,無明顯油膜浮沫,水源充足,水中溶氧不得低于每升5毫克;一年中要有6個月以上適宜水溫,水流在20至30℃之間,不低于15℃,如果水溫過低,可在流水池前增建一個曬水池升溫,嚴禁暴雨后渾水入池。
2、魚池位置。選擇背風向陽,溝溪兩岸,水庫壩下,村前屋后建池,底質鋪細沙為好,自然水位落差一定要在2米以上。
3、魚池結構。池堤用碎石砌成,魚池正方形或長方形。或就地建成長方形,橢圓形,邊長3——4米,面積10至40平方米,池深1.5至2米,水深.0.8至1米,各池進水口獨立,能控制水量,并設有欄魚柵欄防逃,水流均勻,循環到角,池中央形成滯水區,便于撈取魚類草渣。
4、放養魚種。選擇生長快,食性廣,抗病力強,養殖周期短的草魚為主要品種,搭配少量鯉、鯽、鳊魚。每平方米投放規格為0.5棗1斤的草魚種4至5尾,魚種不能太小,否則適應不了流水密養,攝食能力差,生長速度慢。
5、流速流量。流速控制在每秒0.3至0.6米,流速流量過大魚易消耗體力,過小魚易缺氧致死。流速流量還應依季節氣溫而變化,一般春季緩流,夏季急流,冬季微流。
6、人工投喂。流水養魚完全依靠人工投喂飼料,以青飼料為主,顆粒飼料為輔,一般在30——40分鐘吃完為好,水溫在23℃以下按魚體重3——5%投喂,23℃以上按魚體重5——10%投喂。
此外,應注意防洪,防堵,防逃,防病,冬春季用3%的食鹽或0.025ppm孔雀石綠防治水霉病;夏季注意草魚爛鰓,腸炎,赤皮三病的防治,青飼料投喂前用20ppm漂白粉浸洗消毒魚體一次(在魚池內進行),投喂顆粒飼料最好用含有痢特靈藥物顆料為主(每50公斤飼料含痢特靈0.3至1克)。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