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1.人工繁殖技術
匙吻鱘較中華鳋、達氏鰉等性成熟早,雄魚性成熟多為7~9年,雌魚多為8~10年,一般選擇18kg 左右的雌魚來催產,雌雄比一般為2∶1,匙吻鱘親魚無明顯的副性征。一般來講,雌魚個體大,腹部膨脹,尿殖口附近腫脹、充血、稍松弛,用小指頭容易插入尿殖口;雄魚個體較小、頭部有較多的突起。更可靠的方法是用肉眼觀察性腺。
目前催產激素效果比較好的是冷凍匙吻鱘腦垂體和促黃體釋放激素類似物(LRH-A),匙吻鱘垂體使用比較普遍。一般使用劑量雌魚2個垂體/尾,雄魚1個垂體/尾。垂體解凍后加入1.5ml去離子水,碾磨后進行腹腔注射,采用一針注射法,成功率65%。用LRH-A催產也有較好的效果,劑量一般每千克體重10mg,多采用二針注射法,性腺發育較好的親魚,基本上能產空。促使親魚發情后,進行采卵、授精、脫粘、孵化,從而獲得魚苗。需要注意的是,24℃為魚苗孵化的亞致死溫度,28℃為致死溫度,而水溫低于11℃也將降低其成活率,抑制其生長。最適水溫范圍為20~24℃。另外,仔魚暫養宜在室內進行,可避免因溫差過大引起死亡。
2.苗種培育
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從全長2~3厘米養至6~7厘米。一般在水泥池或水泥槽內暫養15天左右全長即可達到6~7厘米,養殖期間,溶氧保持在6mg/L以上,投喂適口,足量餌料(主要為枝角類),防止密度過大盡量避免自相吞食。
全長6~7厘米后,放入池塘養殖,池塘面積要求3~5畝,水深1.5~2米,排灌水方便,每池配備1.5千瓦增氧機一臺。放養前將池塘水排干,用生石灰消毒,畝用量300~400公斤,殺滅雜魚、水草、病菌和敵害。生長溫度2℃~37℃均可,最適25℃~32℃,下塘一周前,要做到施肥培育刀水質,用綠肥或糞肥。3天后,向池內撒豆漿、渣,用量5kg/畝促使枝角類繁殖,下塘前不要用水花網再撈一網,清除蝌蚪與雜物。
放養時,魚池水溫與盛魚容器的水溫差不得超過±1℃,操作宜在傍晚進行。主要養殖方式為單養,但有時搭配草食性魚類,切勿搭配兇猛魚類,放養密度為1000~1500尾/畝這好。在養殖過程中,除了施肥培育水質外,還投喂豆漿(2kg/畝),餅粕及米糠或專用顆粒飼料,要保持水質的肥、活、嫩、爽。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