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進入秋冬季節,氣溫開始逐步下降。8-9月氣溫降至28-24℃之間,是黃鱔生長的黃金季節。9-10月氣溫降至24-13℃時,黃鱔攝食量開始減少直到停食。11 月氣溫降至10℃以下后,黃鱔進入冬眠期。實踐證明,秋冬季節飼養管理如何,直接影響整個養鱔效益的好壞。加強成鱔秋冬飼養管理必須抓好四個關鍵:
1、催料長膘。秋季前期,氣溫在28-24℃之間,黃鱔活動極為活躍,進食量大增,是催肥增膘的關鍵時期,盡量投喂營養全面的新鮮餌料,并在每天上午9-11時氣候較暖和時加喂一餐。如天然餌料來源不足,可以投喂魚粉、血粉、豆餅等動植物蛋白質,并拌入少量復合氨基酸及復合維生素。
2、防寒保暖。黃鱔是變溫動物,秋末池水溫度下降時,其體溫也隨之下降,生命活動開始減弱,生長逐漸減緩甚至停止生長。人工防寒保暖可相對延長黃鱔生長期,即在鱔池上面用透明塑料薄膜搭設人工保暖棚,既可保證正常光照,又能有效減緩熱量散失,可延長1個月左右生長期,這對奪取黃鱔高產效果十分顯著。
3、安全越冬。每年11月氣溫降至10℃ 以下時,黃鱔即停止攝食進入休眠期。對當年達不到上市規格或準備囤留到春節期間價高時上市的黃鱔,都涉及到安全越冬的問題。方法主要有2 種:一是干池越冬。在黃鱔停食后,將池水放干,待黃鱔潛入池底泥土中,上面覆蓋15--20厘米厚的草包或農作物秸稈等。保持底泥濕潤不結冰。覆蓋物不要堆積過密,以防黃鱔窒息死亡;二是深水越冬。即在黃鱔進入越冬期前,將池水升高到1 米左右,讓其鉆入水下泥土中冬眠。越冬期間,若池水結冰,應及時人工破冰,以防長時間冰封導致鱔池缺氧而悶死黃鱔。此外,應密切注意池水深淺,防止淺水越冬而凍死黃鱔。
4、誘捕起鱔,大多數養殖戶采取全池翻挖的辦法起捕,不但勞動量大,而且起捕的黃鱔損傷率高。我們在實踐中摸索出簡易誘捕起鱔法,既操作簡便,又不傷鱔體,效果極好。
操作方法是:⑴將較厚的新草(最好是當年收割的稻草)或草包以5%的生石灰液浸泡一晝夜消毒,然后以新鮮的清水沖洗干凈,晾置2 天備用;⑵將草墊一一鋪入鱔池底泥表層,撒上厚5厘米消毒稻草或麥秸草,再鋪上第2層草墊,然后再在第2 層草墊上撒上10厘米厚的干稻草;⑶當水溫降至13℃以下時,逐步將池水放至6-10厘米深,當溫度降至10℃以下時,再徹底放干池水,此時由于稻草層的"逆溫層效應"作用,其溫度高于泥層,可有效地將黃鱔引入草下和2 層草墊之間;⑷收取黃鱔時,不要一次性揭去稻草,收取多少即揭去多少。先將一塑料薄膜鋪于旁邊,揭去干草。揭草時,如稻草中藏鱔較多,可將濕草連同草墊一起移至塑料薄膜上進行清理,同時將泥面的黃鱔用小抄網撈起。此法可長時間保證黃鱔群居泥草之間和草墊之間而不會逃掉。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