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我場利用地下溫水進行大面積越冬。近年來經過不斷探索,形成了一套有效的越冬技術措施,越冬成活率保持在90%以上,取得較好的效益。現將越冬期間各個環節的技術內容總結如下:
越冬前期工作
1、水質:越冬池塘面積應根據溫水量而定,以確保白鯧越冬安全水溫。水源為地下溫水,水溫29.5℃,鹽度3克/升?筛鶕䴕鉁、水溫及水質的變化,隨時向塘中加注新水,調節水質和水溫。越冬池塘設增氧機1臺,供必要時使用。
2、池塘:放養魚種前,越冬塘要徹底清除淤泥。每畝用150千克生石灰經水化開后全塘均勻噴灑。經消毒的魚塘需7-10天殘毒才能消失,因淡水白鯧對敵百蟲非常敏感,試水后方可放魚。
3、魚種:將魚種移入越冬塘。這樣的水溫條件,投飼馴食容易,利于魚種恢復體質。魚種放養規格以3-5厘米為宜,越冬結束出塘規格可達6-10厘米,可滿足不同養殖戶養殖。
越冬管理
1、投喂飼料:我場投喂的是自配混合料。將小麥粉或黃粉、花生麩及各種添加劑混合攪拌后直接投喂,粗蛋白含量約為20%。根據實際情況定期添加魚藥,預防魚病。投飼必須堅持定時、定點、適量的原則,每天上、下午各投飼一次。適量就是要根據氣候、水溫及攝食情況調節投飼量。越冬初期,水溫較高,投喂面積可大點,料要投足,使魚種在進入寒冷冬季之前攝入足夠的能量物質,保持較好的體質。
2、水質調節:越冬塘水質直接影響越冬魚種的健康和攝食。要求在保證一定水溫的情況下,保持塘水的肥度,有足夠的浮游生物數量。這樣對塘水有凈化作用,使水質清爽。當越冬塘水質老化或有機物質因水溫升高加快分解時,應及時換水,提高塘水的含氧量。在中午水溫較高時開啟增氧機,既可增加水體溶解氧,同時又可加快有害物質的分解和有毒氣體排放。
3、水溫調節:根據多年觀察,淡水白鯧在水溫低于16℃時,活動減少,攝食差。因此,我們將越冬塘最低水溫定為16℃。當接聽這一溫度,必須補充溫水。越冬期間對水溫進行24小時觀測,并將不同時段的氣、水溫作詳細記錄。
4、巡塘:每天堅持早上、下午各巡塘1次,掌握越冬塘情況,發現水質惡化、魚病發生,及時加以處理。
小結
1、水溫對越冬魚種的影響:淡水白鯧是熱帶性魚類,不耐低溫。據觀測,水溫低于16℃時,攝食逐漸減少,18℃以上攝食正常。水溫降到10℃處于昏迷狀態,持續時間過長,會因凍傷感染疾病而死。在水溫為8℃的池塘里不會有淡水白鯧存活。
2、病害對越冬魚種的影響:近年來,淡水白鯧魚種越冬的經濟效益可觀,不少種苗場及養殖戶利用自身條件進行白鯧魚種越冬,但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忽略了魚病防治工作,很多人以為淡水白鯧耐寒力差,只要有保溫設施及條件就可達到順利越冬的目的。事實是越冬塘魚的密度大,各種魚病容易發生和傳染,管理跟不上,常會導致大量死魚。所以不少地方淡水白鯧越冬成活率差主要是魚病造成,而非凍死。
幾年的實踐證明,采取積極的魚病預防措施,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在治療上要做到早發現早處理,不可拖到大量魚種被感染才采取行動,那樣會貽誤治療的最好時機。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