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月鱧屬鱸形目鱧魚類,又稱七星魚,主要分布于我國南方.月鱧肉質細嫩,骨刺少,味道鮮美,蛋白質含量高,具有滋補,加速傷口愈合等多種藥用價值。并且病害少、易飼養、市場售價高,因而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生物學特性
形態特征 體形呈現筒狀,后部較側扁,各鰭均無棘。體呈現綠褐色或灰褐色。體側有7——11條“<”形的銀灰色條紋.尾基部兩側,各有一個邊緣是白色的黑色眼狀斑.整個身體分布著銀灰色的小圓點。
生活習性 月鱧適應性強,常棲居于山澗溪流、水草繁茂的淺水池塘及溝渠中,喜棲息于陰暗處,晝伏夜出。有輔助呼吸器官,在濕潤無水的環境里能存活數天。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6——30℃。
食性 月鱧性兇猛,是以肉食為主的雜食性魚類,主要攝食小魚及各種水生昆蟲,幼魚階段以浮游動物為食,人工養殖條件下也可投喂顆粒飼料。
繁殖 二齡時性成熟,適宜的繁殖水溫為18——28℃。1尾體重500克的雌魚產卵量一般在10000粒左右。卵呈現圓形、金黃色,為浮性卵,卵聚集成塊浮以水面上,親魚有護卵本能。人工催產,一般采用胸腔注射HCG+LRH—A等催性藥物的方法。
池塘養殖
池塘條件 池塘面積以1/15——1/15公頃為宜,水深1.5米左右,水質好、無污染、灌排水方便。放養前,每1/15公頃池塘用150千克生石灰清塘。待藥性消失后,加注1米深的新水,在池塘中種植適量的水葫蘆或水浮蓮,以遮蔽陽光。同時,在水底設瓦缺罐等作為魚巢,供魚棲息。清塘后要適時施足基肥,月鱧的逃跑能力很強,塘埂要高出水面半米以上或在塘埂四周設防逃網。
苗種培育 魚苗孵出3——5天,可放入培育池內進行專塘培育。此時魚苗主要攝食浮游動物,浮游動物不足時,也可投喂部分魚糜,體長2厘米以上時可逐步馴化投喂人工配合飼料。月鱧有自殘殺的現象,因此在苗種培育階段經及時過篩分養。魚苗長至3——5厘米時,便可進行成魚養殖。
成魚養殖 一般每1/15公頃放養體長3——5厘米的魚苗5000——8000尾。投放的魚種要規格整齊,體質健壯。魚種入池后,頭幾天可不再投喂,待池塘中浮游動物明顯減少時,再投喂浮游動物,絲蚯蚓,碎魚及少量的人工配合飼料。以后逐漸完全投喂冰鮮魚或顆粒飼料。日投餌2——3次,每次以讓魚吃八成飽為度。日投餌量要根據魚的攝食情況進行調整,一般約為池魚體重的5%——10%,試驗120平方米的小池內養殖月鱧,經8個月的養殖,當年幼魚可長成300——600克的成魚。
防治魚病 月鱧抗病能力強,對其病害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一般采取投喂鷴鉺料和活鉺料、用高錳酸鉀溶液消毒等方法預防細菌性魚病。發生魚病時,可用0.5×10-6的痢特靈或1×10-6的漂白粉液潑灑全池進行防治。寄生蟲病,可根據寄生蟲的種類采用0.5×01-6的90%晶體敵百蟲或0.7×10-6的硫酸銅或其他藥物潑灑全池進行防治。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