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養殖設施
黑鯛的成魚養殖有池塘養殖和網箱養殖兩種方式。養殖黑鯛的池塘大小不等,有0.025-1.1公頃,水深0.7-2.5米。臺灣也曾在5×5×1.2米3的水泥池中進行試養。采用網箱(5×5×3米3)或(10×10×5米3)進行養殖的效果也較好。
養成管理
①放養密度和季節
在江蘇、浙江沿海,1齡魚種經越冬期,于翌年4月放養,放養密度3000-9000尾/公頃,初始尾重約100克,到10-11月收獲,體重300-400克;當齡魚種6月下旬放養,放養密度為4500-15000尾/公頃,初始尾重2-6克,到10-11月收獲,體重100克左右。6-10月是黑鯛生長最旺盛的季節,此期間應強化飼養管理。在南方各省,黑鯛的生長期較長,在海南于水深較大的水域幾乎全年均可生長。
②投餌
科學投喂對黑鯛成魚生長影響很大。要實行“四定”投喂法:每天上下午定時投喂各一次。投喂要定點,將餌料投喂在固定的地點。實行定量投喂,日投喂量平均為體重的7.9-13.9%。每隔一個月,應按全體重和水溫變化調整投喂量,以滿足黑鯛生長的需要。飼料的質量要保證即定質,以投喂新鮮的小雜魚,低質貝類和配合飼料較好,并做到使用這些飼料交替投喂。另外在飼料中還必須添加10%石莼粉,可以提高黑鯛的蛋白質效率,改善脂類代謝,提高肌肉中含脂量,并能提高黑鯛的耐低氧能力和耐饑餓能力。
③飼養管理
飼養管理參照真鯛的養成管理。
病害防治
(1)弧菌病:
魚體表潰爛,背、腹鰭鰭基充血,眼球突出,游泳遲滯,有時作狂游式回旋狀游泳,食欲不振,肛門發紅擴張`,有黃色粘液流出。解剖觀察,腹腔積水,肝胰臟有明顯深紅色斑點,甚至`有溶血潰爛現象,病魚死亡率高。稚幼魚、魚種和成魚均有發現,其中稚幼魚的發病率更高,流行季節6-8月份。
防治方法:
育苗池在使用前用100ppm的漂白粉徹底清池消毒,保證水源清潔;合理的放養密度;投喂的活餌料要經過海水充分洗凈后投喂,不投喂腐敗變質的餌料;平時操作要謹慎,避免魚體受傷。
治療方法:
①抗菌素有氯霉素2×10-6,全池潑灑,連續3天;土霉素2×10-6藥浴2小時,連續3天。
②呋喃唑酮16×10-6藥浴2小時,連續5天;或藥餌,用藥量為200g/100kg魚。
③新得米先藥餌,用量為200g/100kg魚,連喂5-7天。
(2)白點病
黑鯛有患魚點病的報道,癥狀是體表出現許多0.5-1mm的小白點,粘液分泌增多,魚體因激癢而磨擦池壁或躍出水面。嚴重時,食欲喪失,呼吸困難,浮頭,有的鱗片脫落,衰弱致死。致病體是原生動物門纖毛蟲目的寄生蟲。
(3)卵甲藻病
病魚全身搔癢,游竄不安,以身體擦池或其它硬物,體色變黑、消瘦,大面積鱗片松散脫落,體表潰爛,鰭基充血。致病體是卵甲藻,繁殖能力強。高密度養殖時污染很快,會導致大批魚在短時間內死亡。發病季節8-9月,水溫24-27℃。用10-20ppm硫酸銅藥液浸泡10-15分鐘,每天一次,連續四天,有效。因用藥濃度較大,須注意掌握,勤換水。
(4)車輪蟲病
病魚鰭部和體表粘液分泌量增大,上皮增生,食欲銳減或停食。致病體是車輪蟲。發病季節7-8月,水溫26-28℃。車輪蟲繁殖較快,大量繁殖時會引起死魚。用2-3ppm硫酸銅全池灑一次即可。但是黑鯛對硫酸銅較為敏感施藥的次日應換水,改善環境。
(5)隱核蟲病
病魚體表呈現白點狀,體表的鰓部粘液增多,體色變黑,鰓絲黑紫色糜爛。食欲不振,游泳遲緩,沉底死亡。致病體是隱核蟲。發病季節為6-7月,水溫20-25℃。用2-3ppm硫酸銅與0.8-1ppm硫酸亞鐵混合液,或0.05ppm硝酸亞汞全池潑灑一次即可。施藥后第2天全池換水,改善環境。
(6)魚鲺病
病魚煩躁不安,常跳出水面,狂奔亂游,食欲不振,魚體消瘦致死。致病體是魚鲺。寄生在體表、鰓、鰭條上,用吸盤吸附,用口刺破表皮吸吮魚體內營養。發病季節6-8月,水溫20-27℃。用0.25ppm90%晶體敵百蟲或0.15-0.2ppm敵敵畏乳劑,全池潑灑,一次即可。用藥后一周再施藥一次,效果較佳。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