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中華烏塘鱧養殖是一個集約化、高密度的生產過程,與自然環境下的野生狀態相差很大。因此,難免發生各種各樣的疾病,長期投喂蟹、蝦、魚等高蛋白易變質的餌料,殘餌及排泄物極易污染水質。所以對待中華烏塘鱧的各種疾病,應注重于“以防為主,防治結合,防重于治”的方針。預防的方法:主要保持良好的水質環境,投喂適量新鮮餌料,定期清污消毒,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強氯精進行水體消毒。
一、病害來源
1、自然條件:主要是指魚類所生活的水體環境,其中的水溫、酸堿度、鹽度、溶氧、水中的有毒成分等,都直接或間接危及魚類的生存。
2、人為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在捕捉、運輸過程中操作不當,使魚體受傷,從而使魚體感染弧菌、水霉菌等而引致死亡。養殖中管理不善,放養密度過大,投餌過多或投腐爛變質的餌料也使魚得病。
3、生物因素:一般常見的魚病,多數是由各種敵害生物傳染或侵襲魚體而致病的。
二、養殖中常見的幾種病害
1、赤皮病:①癥狀:體表發紅甚至出血,鰭條基部充血、末端糜爛,鰭條間組織被破壞。②病因:魚體受傷感染,水質、底質不良。③預防:在捕撈運輸過程中,小心操作,避免機械損傷。④治療:先用1ppm漂白粉溶液浸浴5—10分鐘,再每尾魚注射青霉素2—5萬單位/次,連續數天,即可好轉或治愈。
2、皮膚潰瘍病:①癥狀:感染初期,體色呈斑塊狀褪色,食欲不振,緩慢浮游于水面;感染中期,鰭基部、軀干部等發紅或出現斑點狀出血;感染后期,吻端或鰭膜糜爛,患部組織浸潤,呈出血性潰瘍。②病因:餌料變質,水質變壞。③預防:不投喂變質餌料,定期投喂抗菌素藥餌,勤換水,定期使用消毒劑。④治療:漂白粉1ppm或強氯精0·4—0·5ppm,全池潑灑,每日一次,連續數日,可控制病情發展。
3、腸炎:①癥狀:肛門紅腫外突,嚴重者腸道末端從肛門脫出外翻形成水泡,輕壓有液體流出。②病因:攝食不新鮮餌料,水質、底質不良。③預防:不投變質餌料,每100公斤魚每次用2—5克土霉素或氯霉素或痢特靈等藥餌定時投喂,定期使用生石灰20斤/畝或漂白粉1ppm或強氯精0·4ppm,每10—15天全池潑灑一次。④治療:每100公斤魚每天用大蒜素4—7克拌餌料投喂,連喂3—5天,或每100公斤魚每天用腸炎靈或磺胺脒5—10克拌飼料投喂,連喂3—6天,病情得到控制。
4、魚虱病:①癥狀:魚體皮膚受到破壞,粘液增多,并發生潰瘍或繼發性感染細菌病,肉眼可看到魚身體表有圓形或橢圓形,身體扁平的蟲體附著,即可確診。②病因:水體中有魚虱。③預防:徹底清塘。④治療:排水三分之二,用0·3—0·5ppm的90%晶體敵百蟲每天全塘潑一次,潑藥前不能投喂,連續2次即可,注意不能干塘潑灑。
5、肝病:①癥狀:解剖內臟,肝變白變大,或有點狀充血。②病因:長期使用過量的抗生素、抗菌素、有毒藥物等所致。③預防:慎用副作用較大的藥物,每50公斤飼料喂30—40粒魚肝油丸或500克穿心蓮粉或100克板蘭根等。應從魚種開始定時定量投喂護肝清熱解毒的藥物,以防肝病的發生。④治療:患病很難治療。
另外,常見的疾病還有赤皮病和腸炎并發,腸炎和皮膚潰瘍病等,二者經常并發,防治方法同以上基本相同。
三、注意事項
1、投喂餌料應逐漸過渡投喂人工配合飼料。這樣,來源運輸方便,營養全面,價格便宜,減少殘餌對水質的污染。
2、對癥用藥,且不能長期使用同一種藥物,要交替使用,較大副作用的藥物盡量少用,毒性大的要慎用,沒有了解的兩種以上的藥物不能混合使用。
3、凡撈起的死魚,應及時用生石灰掩埋,不能丟進排水溝中再次污染水質。
4、開發養殖魚塘布局要合理,在同一個地方不宜過于集中,便于水體交換,避免互相感染。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