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近幾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飼養觀賞魚的家庭越來越多,由于大多數家庭缺乏觀賞魚的飼養技術,在飼養過程中常出現這樣那樣的技術問題,不能夠很好發揮觀賞價值,為了進一步提高人們生活質量和品味,現將家庭觀賞魚飼養過程中的常見技術問題介紹如下:
一、觀賞魚的飼養
1、觀賞魚對水溫和水質的要求
金魚是冷血動物,它的體溫隨著水溫的變化而變化,但金魚對水溫的要求也有一個最適范圍(15℃—25℃),水溫低于4℃和高于30℃,都會使金魚生病。
水是金魚賴以生存的環境,每次換水時兌入魚缸中的新水與缸中老水溫差不得超過1℃。特別要注意晝夜溫差以及冬季和夏季水溫的變化,如果水溫變化激烈,溫差達到5℃以上時,不及時采取措施,會影響金魚的健康。自來水在處理過程中殘留氯對金魚有強烈的刺激作用,所以養金魚用的自來水必須放置48小時以上,經曝氣后方可使用。夏季每天要清除魚缸中的殘餌、糞便、污物,否則水質變酸,溶氧量減少,引起金魚浮頭,這對適宜弱堿性水質的金魚來說是一大威脅。
2、餌料的投喂方法 金魚屬于雜食性的動物,最喜歡吃的是紅蟲、水蚤、水蚯蚓、輪蟲等活餌料,這些餌料從河溝撈回來以后,必須沖清干凈,去掉雜物,并用微紅色的高錳酸鉀溶液消毒兩分鐘左右再投喂。夏秋季撈回來的紅蟲,用沸水燙后在陽光下曬干,營養價值不減,是金魚最好的備用餌料。
投喂人工合成餌料,一定不能霉爛變質。餅干、面包、饅頭等,營養單一,易使水變渾,一般不宜做金魚的常用餌料。金魚喂食每天最好是定時定量,每次投餌不宜過多,以1—2小時內吃完為好。
3、觀賞魚病害的預防 新購進的金魚必須進行消毒,方法是用同溫度帶有咸味的淡鹽水或者用10—20ppm高錳酸鉀溶液藥浴15—30分鐘,藥浴后的金魚,單獨喂養,觀察一周,一切正常方可投入裝有同溫度水的魚缸中。
金魚在飼養過程中,要定期消毒,一般1—2月消毒一次,可用2%的食鹽水或者10ppm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5—20分鐘。養魚的用具和容器,像魚蟲網、搪瓷盆等可用開水消毒,魚缸、瓦盆等可用3%的食鹽水浸泡24小時,可殺死細菌和寄生蟲等。
4、魚缸中的綠藻要掌握適度 魚缸中的綠藻(小球藻、水綿等)有保護魚體和防止魚體不受缸壁碰傷的作用,還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增加水中的氧氣,有利于金魚的生活,但綠藻內藏有大量的細菌和污物,容易敗壞水質、侵害魚體,夜間還消耗氧氣。特別是夏天,氣溫高、細菌繁殖快,金魚在晚上往往因缺氧浮頭、呼吸困難,長時間的浮頭會使金魚體弱生病,所以魚缸中的綠藻要掌握適度,過多要及時清除,一般保持缸壁有斷斷續續的一薄層即可。
5、魚缸中水體深淺的變化 水體過深,影響日曬和水溫,而且水中溶氧量較低,水壓相對增加,會使金魚產生壓抑和游泳不適。水體過淺,影響金魚的自由游泳,也會碰壁受傷和引起水霉病的發生。夏天水體過淺,水溫過高,會使金魚患“燙尾病”。飼養水體一般應控制在15—30厘米比較合適。
二、幾種常見病的治療方法
1、水霉病 水霉病又叫白毛病,此病一年四季都有發生,早春和晚秋是流行季節。此病是由于金魚受傷(撈魚、換水、清污、投食不慎),水霉病由傷口侵入引起的。金魚患此病的初期,受傷部位粘液分泌增多并有紅腫現象,后期傷口處生出許多棉絮狀灰白色菌絲,并出現充血、壞死、潰爛。病魚表現出煩躁不安,活動異常,食欲減退,最后衰退而死。
治療方法:用2%食鹽水溶液浸泡魚體,夏季30分鐘,冬季可適當延長時間,連續3天,療效較好;
2、白點病 此病多發于春末或秋初,水溫16℃—24℃時是流行季節。白點病是由多子小瓜蟲寄生于魚體而引起的。在魚體的體表、鰓蓋、鰭上有許多白色的小點,嚴重時整個身體像覆蓋著一層白霜(白色粘液),使金魚體色暗淡,缺乏光澤,游泳無力,生長幾乎停滯,常浮于水面。
治療方法:①當水溫低于10℃或高于28℃時,小瓜蟲基本死亡。所以對此病最簡單易行的方法是把水溫徐徐升高至28℃,持續1—2天可全部殺死它;②食鹽是小瓜蟲的天敵,可用2%的食鹽水溶液浸泡魚體,夏季20分鐘,冬季30分鐘。用0.5ppm的孔雀石綠水溶液藥浴魚體,夏季15分鐘,冬季20分鐘,都有一定療效。
3、松鱗病 此病多流行于水溫低的季節,早春和晚秋多發。此時由于水體較涼,氣候變化大,致使1齡以上的金魚患病。初期,病魚的部分鱗片張開似松球,,鱗片的基部充血水腫,很快腹部也開始膨脹。晚期,鱗片全部豎立,兩眼向外突出,腹部脹大而柔軟,其中有大量的積液,致使金魚的身體失去平衡,運動遲緩,食欲減退。
治療方法:用2%的食鹽水溶液浸泡魚體,每天15分鐘,連續3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