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松江鱸在上海、蘇浙一帶稱四鰓鱸,其個體雖小,但肉質細嫩、潔白、鮮美。鱸魚膾,即莼羹鱸膾,在歷史上被譽為“中國第一大菜”,用松江特產“雉尾莼”及雞湯、火腿、香菇、冬筍、蝦仁等佐料為伴,同在火鍋內烹煮,其味鮮滑肥美,久烹不老,品嘗者均稱畢生難忘。因此,研究、發展松江鱸的養殖,具有重要實在的經濟意義。
一、魚池條件
池溏可以采用水泥池或硬質底土池,在池底或池壁鋪放一些竹筒,或用磚、瓦等堆成洞穴狀以適應松江鱸白天棲息在陰暗處、夜間出來覓食活動的特性。池溏的形狀以長方形為好,東西走向,長寬之比為2∶1,池溏坡度可以大一點,池底要平整,稍有坡斜度,利于排干池水。池溏面積不宜太大,一般以300平方米~700平方米為宜,水深不超過1米。水源水質要好,魚池要緊靠水源,水源一定要是活水,不能是死水,循環水最好。
二、魚苗暫養
池溏經過藥物魚消毒后,必須待藥物毒性消失后,才可放入魚苗。暫養魚苗的池溏以300平方米為好,一般可放養松江鱸魚苗5000尾左右。在放入魚苗之前,池中需施放基肥,如糞肥、綠肥等。待魚池水質轉肥后,可放入一定數量的淡水蝦類,使其能繁殖幼蝦,作為松江鱸的餌料。在松江鱸魚苗放入魚池以后,要以培育鰱、鳙魚種的方法進行飼養,使水中有豐富的浮游動物,但水質絕不能和培育鰱、鳙魚種一樣肥,要掌握在水中蝦類于凌晨時不因缺氧而浮頭為準,一般水中溶解氧要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放養松江鱸魚苗的時間,可以在4月底至5月底這段時間內進行,從沿海淺海處和江河近海的水閘處,捕撈魚苗進行暫養,暫養到1個半月左右就應進行分塘飼養直至成魚。
三、成魚飼養
成魚魚池大小一般以700平方米左右為好,可分為單養和混養兩種。700平方米左右的單養魚池可投放夏花魚種1000尾左右,池溏中要適當放些肥料,經常投喂活蝦、小型底棲性魚類或活的蠅蛆。混養魚池一般效果較差,不宜提倡。必須注意混養的魚種,其適宜與草魚、鳊魚混養,而不宜與鰱、鳙魚種或親魚混養。
四、日常管理
松江鱸的生存條件要求極高,生態環境的要求也與家魚的飼養方法不一樣,故日常飼養管理就顯得特別重要。日常管理工作的重點是:每天早、中、晚必須巡視池塘,根據各種情況及時采取措施。每天黎明時檢查有否浮頭現象;松江鱸的食料小蝦、小魚有否缺氧現象;病魚、死魚是否及時撈掉。近黃昏時檢查有無浮頭的預兆,以保證夜間的安全。特別是在酷暑季節,天氣突變、悶熱無風、陰霾或降雨前后一定要加強巡塘,掌握魚情,經常注入新鮮水,水質保持良好,做好防逃、防病等工作。
五、魚病防治
1.白皮病癥狀 發病初期,尾柄處出現一些白色小點,并很快的擴大,致使背鰭與臀鰭病變向體表至尾鰭基部發展,皆成白色,不久即死亡。
病原體 為白皮極毛桿菌,菌體為桿狀,頂端有1根~2根鞭毛。
發病情況 在魚種和成魚階段均有發生,發病時間在6月~12月。
預防方法 保持魚池水質清爽,飼料豐富、新鮮。在捕撈操作時,盡量防止魚體受傷,放養魚種前,使用(2~3)×10-6濃度的硝酸亞汞洗浴1小時左右。若發現浸浴時魚有缺氧癥狀,可進行充氣增氧。
治療方法 硝酸亞汞(0.1~0.2)×10-6濃度全池潑酒;“五倍子”(2~4)×10-6濃度全池潑酒。
2.錨頭鳋病癥狀 在病魚體表肉眼可看到可看到錨頭鳋。錨頭鳋頭部鉆入的部位,其四周組織紅腫發炎。特別對魚種的危害比成魚更為嚴重。一尾松江鱸身上往往叮著有4個~6個錨頭鳋。病原體由錨頭鳋寄生而引起。錨頭鳋對魚種的危害較大,此病終年可以發生,以6月~10月為多。
預防方法 用生石灰帶水清塘,可以殺滅水中的錨頭鳋幼蟲以及帶有成蟲的魚和蝌蚪。放養魚種時,用(5~10)×10-6濃度的高錳酸鉀浸洗;放養以后,魚池加注新水時,讓水流過過濾器,可以避免錨頭鳋幼蟲隨水流進入魚池,以便有效地防止此病發生。
治療方法 在水溫20℃以上時,用8萬分之一至10萬分之一的高錳酸鉀浸洗,具體事件視魚體的忍耐力而定。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