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我縣地處浙江,東瀕杭州灣。海水鹽度2%-10%,為低鹽度;海水圍塘有5000余畝,自然資源條件優越,我們于1999年開始從寧波引進大黃魚,開展低鹽度海水養殖。現將我縣大黃魚低鹽度海水池養技術總結如下:
一、養殖地點選擇和池塘要求
養殖地點可選近海邊的灘涂圍塘,也可利用沿海蝦塘環河進行攔網養殖,養殖地點的周圍環境應保持安靜。池塘要求;海水進排方便,換水條件良好(如設在海塘邊近閘門的池塘較理想);水位最深處1.8米以上(環河攔網養殖深水處可2米以上),使魚在高溫期能安全渡夏;面積宜10-20畝(環河攔網可10-30畝),面積大,可使人工養殖大黃魚的生長環境接近自然生活環境,使養殖的魚具有生長快、體形、體色好等特點,而面積過大則不便管理;為便于排水捕魚,池底應向排水口方向傾斜一定坡度;池形以東西向為好,使每天光照時間長,有利于魚生長。
二、放養前準備
1.修整池塘 對老池塘.應冬季干塘、清淤,平整塘底及塘邊,加固堤壩.防池塘滲漏,疏通進排水渠道等。
2. 徹底清塘 可在放養前20-30天用生石灰150千克/畝干池清塘,以殺滅病原菌和敵害,同時改善底質。也可用漂白粉清塘:干池清塘畝用量4—5千克,3天后可進水;帶水清塘每米海米水深用量13~15千屯,4天后可放魚種。藥物清塘還可用茶籽餅等。
3.進水 初次進水70-80匣米,以便于水溫升高。池塘進排水的閘門口用密網設置好圍欄,防野雜魚蝦入汕等。
三、魚種放養
1.魚種選擇 為了使大黃魚當年放養當年能養成,放養的魚種宜選體表鱗片完整,無病無傷,體質健壯,大小一致的1齡魚種;同時宜選大規格魚種(100克/尾左右)進行放養,并力求規格整齊,使當年全部達商品魚。
2. 放養時間和密度 放養時間為4月中旬至5月,池塘水溫在14、以上,且宜早不宜遲,因為氣溫低,可提高魚種運輸成活率,又可延長生長期。魚種放養時.最好在池塘中先圍網集中暫柞.強投餌馴化等管理,約10-15天后拆去圍網進行池塘養殖。池塘放養密度一般為500-600尾/畝,具體可根據池塘條件和魚種規格適當增減。利用本地天然的鯔梭魚和青蟹苗種.還可在大黃魚養殖池中少量混養,可畝放鯔梭魚100尾或青蟹種60只左右,以提高綜合養殖效益。
3.魚種運輸 從寧波等地引種,可采用活水車連續充氣運輸。魚種在運輸前或途中加淡水進行逐步淡化,以適應本地底鹽度海水養殖。淡化方法為運輸前魚種裝在桶(直徑80厘米、高120厘米)中,放水150千克,其中100千克海水,50千克淡水,每桶裝75-100克/尾的大黃魚種135尾左右,經6小時充氣運輸的淡化過程,大黃魚能適應鹽度差(苗場鹽度為15%,至本地7%左右)。或運輸6小時途中加淡水2次進行淡化。
四、日常管理
1. 飼料投喂 飼料可選擇配合飼料或小雜魚,也可采用配合飼料與干鮮小雜魚搭配;冰凍魚飼料須解凍、洗凈、切碎成塊狀再投喂。日投餌量主要根據前一天攝食情況及當天的天氣、水質等情況來定,養殖前期應多投高品質餌料,且投足餌料,日投餌率約lO%;中期(7-8月)適當控制投餌量,約6%;后期增加投餌量,約8%。投餌次數—般為每天日出和日落時各投1次;小潮汛換水困難,水質差時可投餌1次,或暫停投餌;后期冷空氣襲來時,少投或不投餌。投喂方法:可先在定點投餌處(宜選排水口附近,便于把殘餌等排出池外)用手撥上層水,飼料從少到多投下.從水中可聽到大黃魚“咕咕”的叫聲,當聲音從小到大時,證明魚已進入食場并達旺食.魚吃飽后聲音逐漸消失,每次投餌可觀察到魚的吃食情況。
2. 水質調節 水質要求鮮活,不需太肥。根據潮汛加強換水,有條件的每2天換一次水,一般換水量為1/3,高溫季節換水宜在晚上進行。每半個月用生石灰水10-15克/米3定期潑灑,以改善水質。
3. 巡塘、觀測與記錄 每天早、中、晚堅持巡塘,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利用投餌時大黃魚魚群上浮搶食會在固定地點出現時機,仔細觀察魚的攝食、生長、病害等情況。定期觀測和記錄水位、水溫、鹽度,透明度等情況,若魚有異常情況或水質變差,還應測定pH值、氨氮、溶氧等。
五、及時起捕
魚達商品規格后,可隨市場需求和行情起捕,由于大黃魚在水溫7c以下.不能在淺水塘中越冬.故在水溫8C以上應捕完,本地一般于12月下旬的全部起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