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最近,順德市水產科技人員總結了順德市養殖大口黑鱸的經驗,并按國家有關標準的要求,編制了大口黑鱸養殖的一系列規程。
為了配合推進順德市新世紀農業有限公司省級大口黑鱸良種場地的建設,順德市大口黑鱸良種場、市農業局優先制定<<大口黑鱸良種品種質量、選育路線和質量檢測>>、<<大口黑鱸養殖技術規范>>(順德市農業地方標準,尚未發布、實施)等操作規程。<<大口黑鱸良種品種質量、選育路線和質量檢測>>主要內容包括大口黑鱸品種良種質量(品種來源、親魚引進和選育、親魚標準)、良種魚苗選育質量、魚苗質量和魚種質量標準。<<大口黑鱸養殖技術規范>>主要內容包括成魚養殖環境條件(池塘、水源水質)、魚種放養(放前消毒、魚種來源質量、培育規格、放養密度、合理套養、輪捕輪放)、飼料投喂、飼養和水質管理、疾病防治等技術問題。上述操作規程的制訂和實施,對于促進順德市水產業的發展,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增強順德市水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均有重要意義。
親本選育
目前用于人工繁殖的大口黑鱸親魚基本上是池養魚,如果不注意選育,會嚴重影響苗種質量,容易近親繁殖而造成種質退化,主要退化性狀為:體形、體色與標準有異;生長速度較標準慢;生長分化比大于5%。根據養殖經驗,確保苗種質量的措施主要有兩點:
1、選擇健壯親魚 大口黑鱸一年性成熟,年底收獲成魚時,應該挑選個體較大(0.5公斤/尾以上),體質健壯、顏色鮮艷的成魚作為后備親魚,保證清卵質量,確保后代不易產生種質退化現象。
2.避免近親繁殖 具體選擇親魚時,要避免同親本一起人工繁殖的同批后代中選留,雌、雄應分別選自不同養殖場,同時注意調查該場種苗來源,不同養殖場地域距離越遠越好。
高產技術
1.放養大規格魚種 放養種苗太小,難以高產。只有放養大規格魚種才是提高成活率,獲得高產的保證。養殖初期,一般采取標粗方式進行培育大規格魚種,待魚苗培育成10-13厘米魚種后,現放養入大面積水體進行養成。在標粗池或養成塘中用網圍起一角,面積大小可根據養殖需要而定,總面積約占養成塘面積的20%-30%比較適宜。清塘后進水50-70厘米,適當施肥,培育水質,增加浮游生物,透明度25-30厘米,水色以綠豆青為好。魚苗下塘后,先以水中浮游動物為食,因此必須保持池水一定的肥度。魚苗體長至1.5厘米后,應及時馴化,使其攝食魚肉糜,以后逐漸過渡到冰鮮魚碎。投飼堅持少量多次滿足魚苗攝食需要,使其生長一致,避免出現大小分化,相互殘食。隨著魚苗生長,魚池適當添加新水,一般每5-7天注水一次,每次注水10厘米左右,直到較理想水位,以后再根據天氣和水質情況,適當更換部分池水。
2.合理密養 主養大口黑鱸的魚塘適當混養鯽、鰱等配養魚,是獲取高產的重要技術措施。高產大口黑鱸塘一般要求面積10畝左右,水深2.0-2.5米,畝放養魚種密度為3500-4500尾,配養魚占總放養量的10%左右為宜,并視乎養殖的魚塘、水體、大小、計劃作相應調整,一般11-12朝的鯽魚150尾/畝,0.3-0.5斤/尾的鳙魚65尾/畝·批,0.1-0.2斤/尾的鰱魚30尾/畝·批,其它魚類(如鰻、鯰等)可考慮適當混養。
3.科學投喂 堅持“四定”原則做到定質、定量、定時、定位投喂。在水溫適宜、天氣晴好,水質清新的情況下,大口黑鱸食欲旺盛,盡量給喂飼料,以滿足其快速增長的需要。大口黑鱸一般以冰鮮魚作為飼料,冰鮮魚蛋白質含量比較豐富,但缺乏維生素,應適當添加復合維生素,間或用配合飼料混合冰鮮魚同時投喂,提高飼料利用率,保持均衡營養,加速生長。一般苗種階段日投飼量約占魚體重的10%-20%,成魚階投日投飼量逐漸減到3%-5%,飼料系數大體為3.5-4左右。
4.重視管理調節魚塘水質 高產大口黑鱸塘必須水源充足,水質良好,魚塘能蓄水2.0-2.5米,排灌方便,配套設施應每3-4畝配備1.5千瓦增氧機一臺,具水泵、抽水機等機械設備。除混養鰱、鳙、鯽等魚類調節水質外,還推廣適當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劑自動調節凈化水質,根據水色變化適時換注新水,但每次換水量為10%左右,不宜太多。還要堅持定期開增氧機,在黎明低溶氧前的下半夜(甚至半夜)適時啟動增氧機,防止塘水缺氧及塘魚浮頭,在下午1—3點鐘上層水高溶氧時應多開機,每次開機不少于1小時,增加下層水體溶氧,減少底層氧,加速水體物質循環和有害物質的分解。
5、捕大留小、輪輔輪放、適時上市池養大口黑鱸放養密度較大,容易出現大小差異,應及時捕出規格商品魚,減少密度,促進小規格魚快速生長。一般高產大口黑鱸塘全年宜輪捕4-5次如放養密度較小,可在養殖過程中,適當補充部分較大規格的大口黑鱸種,特別是每年11-12月份,大口黑鱸價格較低時最為適宜。混養魚類(特別是鯽魚),亦可通過輪捕輪放的方式,提高產量。通過以上措施,既可提高全年塘魚產量,又可通過商品魚均衡上市,降低養殖風險,有效提高經濟效益。
魚病防治
高產大口黑鱸塘,放養密度高,飼料投喂量大,如管理不當,極易發生魚病,一旦發病就傳播快、危害大。因此,對付魚病必須貫徹“以防為主,防重于治”的方針。預防魚病措施主要是:(1)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劑或換新水;(2)每半個月用抗菌藥物加多維素拌飼投喂1個療程(3天左右);(3)每半個月用殺蟲劑或滅菌劑消毒一次;(4)主動與科研單位聯合研制中藥西化殺蟲劑(魚蟲特殺等)和強氧化劑類消毒劑(水質凈化消毒Ⅱ,SPA消毒王)等新藥,不破壞水質,刺激性小,無殘毒,見效快,高效又安全。按要求使用后大口黑鱸很少發病。
大口黑鱸常見病及防治方法如下:
1、纖毛蟲病
主要是由車輪蟲、斜管蟲、杯體蟲等纖毛蟲寄生于苗種體表、鰭條、鰓等部位引起,大量寄生時對苗種危害較大,嚴重時苗種狂游,鰭條有一層白色絮狀物。成魚也有發生,但危害性相對較小,防治方法是用中草藥殺蟲劑如復方魚蟲凈,魚蟲特殺等效果明顯,使用后還能提高食欲。
2、細菌性爛身、爛鰓病
主要由柱狀桿菌等感染所致,病魚鰓絲發白,缺損,分泌大量粘液,呼吸困難,死亡率較高,輪換遍灑二氧化氯或水質凈化消毒Ⅱ或SPA消毒三等藥物,同時用抗菌藥物拌料投喂,效果較好。
3、水質不良引起的疾病
今年來發現池養大口黑鱸對生石灰較敏感,使用不慎極易引起大批死亡,因此許多從業者在養殖期中極少使用生石灰,導致水質偏酸,特別是養殖后期,多數池糖pH值在7以下,影響浮游生物生長不良,溶氧不足,有機物無氧難分解,水中氨氮·(NH—N)和亞硝酸氮(NO—N)等有害物質增加,極易發生缺氧中毒死亡現象。防治方法如下:(1)石灰堆放法:定期在池塘周邊成堆投放經水化的熟石灰,堅持少量多次的原則,一般每半個月一次,每次每畝5公斤;(2)堅持晴天下午1—3點鐘開增氧機1小時以上,陰天次日清晨開,陰雨天應適當延長開機時間,增加池水底層溶氧;(3)定期使用水質改良劑或適量注換新水。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