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池塘條件
池塘大小以2-8畝/口為宜,水源充足,水質良好,底質以沙壤土為好,要求池塘淤泥少于20厘米,并有一定量的底棲生物,如螺、蜆等。
二、清塘
放苗前30天左右(揚州地區4月上旬),視池塘淤泥情況,畝用生石灰50-80公斤進行清塘消毒,如淤泥超過20厘米,應先進行清淤,使淤泥少于20厘米。放苗前7-10天加水至80-100厘米,讓其自然增溫,并適當施肥(畝施發酵有機肥50公斤左右),使得放苗時水體透明度在35厘米左右。
三、放養模式
池塘精養鱖魚品種選用翹嘴鱖,揚州地區5月10日前后購南方繁育的體長2-3厘米鱖魚苗,這樣能確保成魚當年上市。苗至塘頭后,按4000-4500尾/畝的密度投入池塘進行為期20-25天的發塘過程,至6月上旬鱖魚長至8厘米時進行分塘養殖,放養密度700-1100尾/畝。
四、餌料魚配套
餌料魚池配套比例為4:1左右,即1畝精養鱖魚池需4畝餌料魚池配套,這樣可以保證餌料魚的供給。餌料魚品種一般選用露斯塔野鯪、銀鯽、白鯽等。早期(5-6月份)以本地繁殖鯽魚苗種為餌料,中期(7-9月份)以鯪魚作餌料,后期仍以鯽魚作餌料魚。所投餌料魚體長為鱖魚體長的1/3-1/2,這樣餌料魚比較適口。餌料魚池茬口安排一般50%面積放養鯽魚苗,至7月份前后停止拉捕鯽魚,剩余鯽魚繼續飼養至9月份再捕撈作餌料魚,50%面積是利用青蝦養殖前季空閑池養殖露塔斯野鯪魚。鯪魚苗培育一般6-7月份每畝投放30-50萬尾苗先行發塘,此時餌料以黃豆漿和含蛋白較高的顆粒飼料為主,20-30天后,分塘至3-5萬尾/畝,鯪魚分塘后投喂菜餅和豆餅,飼養至9月份水溫下降至15℃以下時,基本將鯪魚捕完。
五、餌料投喂
一般2-4天拉捕餌料魚一次進行投喂,投喂量根據鱖魚捕食情況,剩余餌料魚多少而定。平時應做好餌料魚的防病工作,特別是防止寄生蟲帶入鱖魚池,辦法可采用在活水船或網箱內施用甲醛來殺滅。注意不要選用鯉魚和外蕩雜魚作餌料魚,因為未被捕食的鯉魚快速生長,極易攪渾水質,引進水質敗壞,外蕩雜魚常帶有大量寄生蟲和細菌,極易引起鱖魚感染、發病。
六、水質管理
魚塘水質須常年保持“肥、活、爽”的標準,透明度在35厘米左右,水色呈嫩綠色,P 值在7.0-8.0之間,呈弱堿性,有試驗表明,當魚的排泄物不斷積累,氨氮、亞硝酸含量增高,對寄生蟲繁殖和爛鰓有直接影響,所以務必要管好池水,具體方法是:
1、若外河污染,有條件的應在鱖魚養殖池邊,利用一口魚池,專門培養一池好水,用于鱖魚池換水。
2、應做到每月大換水一次,排掉底層水,每次換水量在一半以上。
3、定期潑灑水質改良劑,如光合細菌等。
4、晴天中午應勤開增氧機。
現在有些養殖戶片面追求藥物作用,大量施藥,不僅造成鱖魚藥物積累性中毒,而且破壞水質,水體生態平衡亦遭破壞,造成水質敗壞。
七、魚病防治
鱖魚食活的飼料魚,一旦得病難治療,因此在養殖過程中要做到“無病先防、防重于治”,對飼料魚池塘勤檢查魚病情況,如發現魚病及時對癥下藥,對鱖魚池塘,7月中旬到9月中旬是發病高峰期,每隔一天用硫酸銅、強氯精輪流全池潑灑殺菌滅蟲。水深一米用量硫酸銅0.6公斤/畝、強氯精0.5公斤/畝,7-9月每月潑灑一次生石灰,水深1.3米深每畝用量10公斤。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