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今年,余杭區黑魚研究所通過引進野生親本黑魚,實施標準化生產,共繁育優質黑魚苗種500余萬尾,較好地緩解了我區黑魚養殖大面積發展與優質苗種短缺的矛盾,繁育的黑魚苗種在養殖中表現出生長快,病害少等優點,受到了廣大養殖戶的認可和歡迎,對加快黑魚種質改良,提高商品品質起到了積極的輻射帶動作用,并在野生優質親魚引進、繁殖和培育等方面積累了新的經驗,為苗種產業化建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引進野生親本,實現品種更新。針對近年來黑魚養殖出現的品質下降、種群退化、生長速度減慢、病害增多等問題,要提高黑魚品質,引進野生黑魚親本是一個重要措施。為此,從去年12月份開始,組織專門人員到江蘇、山東、湖州、德清等地湖泊、外蕩等天然水面篩選引進野生黑魚親本,嚴禁采用池塘多年近親繁殖的后代。今年實際引進野生黑魚親本200對,每尾重量一般達到1.5公斤,親魚體質健壯、體表黏液豐富,無病無傷,年齡相同。
2、改善魚塘條件,搞好配套設施。根據黑魚繁育要求,新建池塘嚴格按標準建設,原有池塘采取機械或人工清淤等措施后,達到以下要求:親魚培育池面積一般在0.5-1畝,水深120-150cm,塘底淤泥控制在10cm左右,塘埂高出水面40cm-50cm,進排水方便,池塘四周用竹籬笆、網片等圍高80cm。池塘內搭建食臺,大小約4-6平方米。苗種培育池面積0.5畝左右,水深80-100cm,其它設施與親魚池相同。
3、搞好親魚培育,開展黑魚繁殖。親魚放養前1個月池塘徹底清塘消毒,所用藥物為生石灰,按75-100公斤/畝干塘消毒,以徹底殺滅水體中潛在的病原體及敵害生物。清塘后曝曬5-7天,注水50cm左右,再抽干,再放水。放養時間為去年12月至今年1月前。放養密度一般在200公斤/畝。親魚的餌料以小雜魚為主。日投飼2次,上、下午各投喂一次。3月中旬開始,每10天注水一次,4月中旬開始每5天注水一次,每次10cm左右。
今年催產繁殖時間在4月底到5月中旬,一般采取自然繁殖方式,產卵池采用300cm×300cm或300cm×400cm的小土池,或在大塘中用竹簾、網片隔開形成小池或小網箱,池內放置一些小浮蓮、棕櫚片等材料作為人工魚巢,將性成熟的親魚雌雄配對,放入產卵池產卵。親魚產卵后,將親魚留在產卵池內,以起到保護魚卵不受敵害生物侵襲的作用。孵化管理中,每天更換1/5-1/4的孵化用水,換水溫差不超過2℃。
4、抓好苗種培育,及時分養防病。夏花放養前做好池塘清塘和消毒工作,并用有機肥做基肥培育池中餌料生物。作為夏花魚苗的初期餌料,夏花放養密度為每立方米水體用300-500尾。魚苗下池后,每天每畝用4-6公斤鮮活“紅蟲”分3-4次喂養魚苗。放養7天后,開始投喂魚漿、魚糜等,投喂時做到少量多餐,一般每天3-5次。飼養15-20天后,當大部分魚苗長到3-4cm時,捕撈過篩,大小分養,轉入較大面積的池塘進行魚種培育,避免大小殘食。魚種放養密度為每畝5-8萬尾,飼料為海、淡水冰鮮小雜魚,將冰鮮小雜魚切成細碎塊投在食臺,每天2-3次。在苗種管理過程中,堅持勤巡塘、勤觀察、勤加換新水,做好防逃等工作,根據水質情況,適時用溴氯海因等對水體進行消毒,以防魚病發生。培育一個月左右,大部分魚種可達到10cm左右的出售規格。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