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泰國筍殼魚原產于東南亞的江河、水庫和湖泊中,是熱帶和亞熱帶中型經濟魚類之一,最大個體可達5-6公斤。該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在東南亞各國和港澳、臺灣等地區及日本深受消費者歡迎。近年來已開始在廣東省進行試養。
泰國筍殼魚為底棲穴居性魚類,常棲息于水質較清或有微流水的江河、水庫、池塘的底部、岸邊、沙泥或草叢中,也常棲息于岸邊的砂石縫隙、洞穴及雜物中,性溫馴,對低氧環境適應能力較強。適溫范圍15-35℃,最適溫度25-30℃,10℃以下死亡。可適應酸堿度為5的酸性水體及15‰的咸淡水。魚苗階段主要以輪蟲類、枝角類、橈足類及底棲水生昆蟲幼體和環節動物為食。成魚主要以水中的各種小魚、小蝦、甲殼類、軟體動物為食。耐饑餓能力強,一次飽食后可多天不攝食。泰國筍殼魚二年性成熟。生殖季節為4-11月,最盛期為5-7月。
池塘面積為1-5畝較易管理。要求有微流水或配備增氧機,水深1米以上。5厘米左右的魚種每畝放6000-10000尾,培育至50-70克時分塘飼養,每畝3000-5000尾,一年后可達商品魚規格,400克以上為一級魚。魚種最好在早上或傍晚投放,投放前用2-3‰鹽水或1-2克/立方米孔雀石綠浸浴數分鐘。
成魚階段可喂食鮮活的小魚、蝦,也可喂食新鮮的魚肉碎塊或人工配合飼料。人工配合飼料的成分是:魚粉30%;碎米、糧、米粉、玉米55-60%;魚油或磨碎的泥蟲7-10%。日投餌量為魚體重的5-10%。分兩次投喂,早上1/3,傍晚2/3。定期添加一些藥物及維生素防病。
在廣東東莞,某養殖戶在5月份進4-5厘米苗種,每畝投放1500尾。在塘邊四周安放一些網紗片,便于魚種棲息。投喂冰鮮時,沿塘邊四周在安放有網片的地方投喂。經7-8個月養殖,當年最大個體可達500克,平均每尾重300-350克,成活率60%左右。畝產250-300公斤。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