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筏架一般長60m,采用直徑2.5cm的化纖繩子,兩端用橛梗和海底的木橛或大水泥砣相連,在浮梗上捆扎一定數量的直徑為25cm的塑料浮子。浮架靠海底的木橛或大水泥砣固定位置,靠浮子的浮力托起養殖物的重量,使它們保持在海區中的某一穩定位置,懸浮在一定的水層中進行養殖。
1.投餌 1月份~3月份水溫低于7.0℃,并且此期氣溫低于水溫,鮑攝食不明顯, 投餌間隔時間可適當延長,每月1次即可,主要種類為裙帶菜和海帶苗。 4月份~5月份水溫持續回升,鮑在入冬前貯存的營養物質已經耗盡,此時海菜鮮嫩,攝食量會大增。可5天~6天投喂1次,但不可停餌, 投喂量應根據攝食情況而定。 6月份~9月份,在無海帶的海區,可使用配合餌料,每3天~4天投喂1次。 此時水溫多在18℃以上,并逐漸升至一年中最高水溫,以后又逐漸下降,因此,生長速度會出現稍快——慢——最快的趨勢。注意加強投餌,切不可錯過快速生長期。 10月份~12月份,水溫由18℃逐漸下降,攝食量也隨水溫下降而降低,但此時也不要停餌,因此期正處于鮑越冬準備期,需大量積累體內營養物質。
2.安全檢查與洗刷籠子 檢查籠子與網片有無破碎,以防鮑丟失或鉆入敵害生物,防止網籠堵塞。越冬前要加固浮力以防吊繩絞纏和器材漂于水面,嚴禁氣溫1℃以下和30 ℃以上作業時把養殖籠提出水面操作。
3.換網 隨著鮑的生長和附著物的增多,為了保持水流暢通,要及時更換大網目的干凈網片,網目大小視籠內鮑大小而定,以鮑不能從網孔內鉆出為度。
4.調節水層 為保持比較穩定的水溫環境,冬季和夏季來臨之前,需適當延長吊繩,而春、秋季節可適當提升水層。
5.清除敵害與殘餌 清除殘餌工作可結合投餌進行,特別在高溫季節要嚴防腐爛滯留籠內而影響水質。敵害生物主要是貽貝、牡蠣等附著生物,會因大量附著堵塞網籠,影響水質交換,與鮑爭奪生存空間,還會磨斷吊繩造成丟籠。防止辦法:在敵害生物繁殖季節,通過調節水層避開敵害生物的附著,或經常進行人工刮除。
6.養殖周期與收獲季節 養殖周期的長短,與養殖苗種大小、質量、海區條件及管理水平有關。如一類苗種(當年苗中的大個體苗)生長快,養殖周期較短;養殖海區適溫期長、附泥和附著生物少,也有利于生長;管理水平主要指投餌、換網是否及時、餌料質量等等,這些都會影響到養殖鮑的生長速度。 在我國北方海區,春天選用殼長2.0cm的鮑苗開始養殖,一周年可達5cm左右,2周年可達7cm左右, 3周年可達8cm,以冬季水溫下降至10℃左右的12月份收獲較好。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