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11月9日,銀川市金鳳區豐登鎮村民張學河養殖的5萬多條熱帶魚在養殖基地安全地度過一年,并成功產卵、生子,標志著在寧夏大批量繁殖熱帶觀賞魚技術獲得成功,結束了寧夏觀賞魚需要從南方空運的歷史。
今年65歲的張學河養魚已有22年。從最初養殖“四大家族”到主養鯉魚,張學河的技術都在當地首屈一指。但是,由于近年來水產養殖戶逐年增多,致使普通鯉魚等水產品利潤大幅度下降。2003年,張學河通過考察發現培育觀賞魚對水質、水溫、技術等要求很高,銀川還沒有一家觀賞魚養殖場,市場上銷售的觀賞魚都是從廣東空運來的,市場前景非常看好。于是,他南下廣東、上海等地考查、學習觀賞魚的培育養殖技術。
去年11月,張學河首批試養殖18個品種的熱帶觀賞魚。在學水產養殖的女兒、女婿幫助下,張學河大膽進行了溫室人工繁殖。經過精心養殖和管理,今年春節期間就有40多條羅漢魚上市銷售,收入8000多元。初次試驗取得了成功,堅定了老張的的信念。
今年,張學河又投資30多萬元,搭了4棟溫棚,把養殖水面擴大到2000多平方米,建成了西北5省區唯一一家熱帶觀賞魚養殖基地。陸續引進了黑瑪利、孔雀、皇冠等名貴魚種,目前魚苗生長情況良好,部分生長周期短的魚種已育出了小魚苗,開始上市銷售。
張學河告訴記者,養殖觀賞魚預計每畝可帶來2萬多元的收益,大大超過了養殖普通魚種。但是從目前銀川市場的用量來看,基地的產量根本不能滿足市場需求。他正琢磨著準備成立個觀賞魚養殖協會,由魚場為周圍農戶提供魚苗、技術,吸引周邊的養魚戶也來養殖觀賞魚,使豐登的觀賞魚形成規模,形成產業,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
南方漁網編輯:裴冰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