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烏鱧的成魚養殖形式多種多樣:單養、混養、工廠集約化養殖,在農村的中小水塘、淺水池沼也可養殖,但大多數生產場一般采用混養。
一、混養 當前混養烏鱧的方法,常采用在家魚的成魚或親魚池中進行少量搭養,以充分利用池塘水體,清除池塘中的野雜魚及其他水生動物,提高主養魚類的生長率,減少池塘的餌料消耗量,最終達到提高單位水體魚產量的目的。
與家魚混養時,烏鱧的魚種要有選擇性,家魚的魚種要比烏鱧的體長大一倍以上,以免受到烏鱧的危害。烏鱧的每畝投放量通常為30~40尾,體長選擇10厘米左右,最好比家魚魚種晚一個月(5~6月份)下塘。生產中一般不必給烏鱧投餌。到年底,烏鱧可長到04~05公斤。
二、單養 一般可采用家魚的成魚養殖池單養烏鱧,并在池塘周圍添設網欄,以防跳躍逃竄,池水深一般為15米,水面上種植水浮蓮、水葫蘆等水生植物,以達到隱蔽、遮蔭、改良水質的作用,養殖池在投放魚種前,要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
5月中旬到6月中旬投放魚種。烏鱧的放養密度隨魚種的規格不同而決定[QS],3~5厘米的魚種,每畝放養5000~10000尾;10~15厘米的魚種,每畝放養4000~6000尾;20厘米以上的魚種,每畝放養量一般在1500尾左右。以后隨著魚種的逐漸長大,應該逐漸降低放養的密度,最后每畝控制在1000尾以內。到年底魚體可長達03~05公斤,畝產烏鱧可望達到400公斤左右。
投放魚種時,同一養殖池中的烏鱧規格必需嚴格一致,在養殖生產過程中,必需多次拉網過篩,按大小規格分池稀養,以防烏鱧相互殘食。
單養烏鱧時,必須不斷地撈取大量野雜魚、蝌蚪等或收取動物內臟進行投喂。如果活餌料不足時,可給烏鱧投喂人工配合飼料,其原料可采用:野雜魚肉醬、黃豆粉、花生餅、酵母粉,少量的粘合劑、維生素及適量微量元素,飼料中的蛋白質含量必需保持在40%以上。
人工配合飼料的日投量約占魚體體重的5%左右,每天投喂兩次,根據當天的天氣、水溫、魚類的活動情況、攝食情況等來靈活地掌握。 在烏鱧的成魚養殖中,要加強日常管理,實行“四定”投餌,定期沖水,每20天加注新水一次,堅持每天巡塘。
做好魚病的預防工作,每半個月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全池潑灑一次,用量分別為:生石灰每次每畝水面用5~10公斤,溶于水后潑灑;漂白粉每次每畝水面用250克溶于10~15公斤的水中,全池潑灑。另外,烏鱧對硫酸亞鐵十分敏感,因此在烏鱧的養殖過程中,要特別慎用或不用硫酸亞鐵防治魚病。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